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八年级语文
易优作文网——《天时不如地利》《齐桓公问管仲曰》对比阅读理解及答案

《天时不如地利》《齐桓公问管仲曰》对比阅读理解及答案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700字

《天时不如地利》《齐桓公问管仲曰》对比阅读理解及答案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 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寡助之至,天 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齐桓公①问管仲②曰:“王者何贵③?’”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④,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⑤之则安,辅之则强,非⑥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⑦亡者,未之有也。” 苏州少儿书法培训,推荐<A https://wWw.euZw.net/Miniform/tYpe_3.html>易优少儿书法培训</a>,语文成绩好,书法少不了。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齐桓公:春秋诸侯,五霸之一。②管仲:齐桓公的贤相,辅佐桓公成霸业。③贵:以……为贵。④君人者:指国君或皇上。⑤与:亲附,拥护。⑥非:非难,责怪。⑦遂:终于,最终。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环而攻之而不胜( ) (2)委而去之( )

(3)桓公仰而视天( ) (4)辅之则强( )

6.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寡助之至 礼愈至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汝心之固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百姓为天

D.三里之城 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7.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2)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译文:

8.孟子与管仲在治国思想上有相似之处,请结合甲乙选段内容分析。(5分) 作文培训,就来苏州易优作文 https://www.euzw.net/minifoRm.html

答:

5.(1)围 (2)离开 (3)看 (4)辅佐,协助

6.D

7.(1)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2)百姓埋怨他们的君主,最终不灭亡的政权,是从来投有过的。

8.示例:孟子与管仲在治国上都有民贵思想(或民本思想)。孟子认为“人和”是克敌制胜

的首要条件,管仲认为没有百姓支持的政权最终是会灭亡的。 ——作文培训,作文投稿,阅读写作能力提升,就来易优作文。

《《天时不如地利》《齐桓公问管仲曰》对比阅读理解及答案》添加时间:2024-09-20;更新时间:2025-05-05



    2024-09-20-215249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