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八年级语文
易优作文网——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附翻译)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附翻译)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500字

易优语文评测系统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附翻译)


人之于文学①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②也。……和之璧③,井里④之厥⑤也,玉人琢之,为天子宝。子贡、季路,故鄙人⑥也,被⑦文学,服⑧礼义,为天下列士⑨。

注释

①选自《荀子·大略》。②琢磨:雕琢加工玉石。③和之璧:楚国卞和发现的玉石制成的玉璧。④井里:乡村的通称。⑤厥:未经琢磨的普通石头。古代战争时,把石块放在大木头上,机关一发动,石块象炮弹一样被打出去,这种石块就叫“厥”。⑥鄙人:粗野无知的人。⑦被:同“披”,披阅。⑧服:信仰。⑨列士:知名人士。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故“鄙人”也

古义:粗野无知的人;今义:一般用作谦辞,对人称自己。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被”通“披”,意思是披阅

3.翻译句子。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人和文学(的关系),犹如玉石和琢磨(的关系)一样

4.本文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5.这篇文章讲的人和文学之间的关系,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案:.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只有多读书,多学习,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人(意思对即可)。

译文:

人和文学(的关系),犹如玉石和琢磨(的关系)一样。和氏璧,(只不过)是乡村的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块,经过玉工雕琢,竟成为天子的国宝。子贡、季路,本来是粗陋无知的人,但披阅了文学,信仰了礼义,(他们)便成为天下的知名人士了。 ——作文培训,作文投稿,阅读写作能力提升,就来易优作文。

更多语文试题请访问“易优语文测评系统”,名著名篇阅读效果检测,中小学语文题库,在线模拟考试。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附翻译)》添加时间:2024-09-20;更新时间:2025-08-10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