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课 大自然的语言
【基础练习】
1.给下列各组多音字注音。
和平( ) 落叶( ) 差劲( )
和面( ) 落枕( ) 出差( )
和了( ) 丢三落四( ) 参差( )
2.选择恰当词语填空。
(1)物候——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A.观察 B.观测 C.观看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
A.耕种 B.播种 C.耕地
(3)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
A.区别 B.区分 C.区划
(4)如果能注意到物候——,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以避免。
A.延迟 B.推迟 C.推长
3.“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是( )
A.抒情 比喻 拟人
B.证明 拟人 比喻
C.叙述 拟人 比喻
D.描写 对偶 拟人
4.本课的说明极有条理性,其逻辑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物候现象的成因——对农业生产的意义——物候现象的特征——研究意义
B.物候现象的特征——决定的因素——对农业生产的意义——决定意义
C.物候现象的特征——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决定因素——研究意义
D.大自然的现象——物候现象的特征——物候现象的成因——研究意义
5.下列文字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①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②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它为物候。
④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⑤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综合练习】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李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