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姓名
袭山山
①当我站在墓碑前,听同行的人介绍,仅仅是这片墓地,就埋葬着2200个红军,加上周围几个山头的其他墓地,不到方圆10里的地方,就安葬着7800名红军时,心里一阵悸动。我想他们都是谁?他们都是些怎样的人?他们就这相长眠于青山之中了吗?
②1932年,红军从鄂豫皖进入大巴山区,几场恶战下来,红军伤亡很大。牺牲的红军中,留下名字的,只有①40位团以上军官。我一一走过他们的墓碑,看他们的名字。他们真年轻啊,只有②二三十岁的年纪。那么,那些士兵,那些没有留下名字的士兵,一定只有③10多岁了。
③当然,红军也为他们建了碑。那是一座10米左右高的墓碑,碑体通红,上面刻着黄色的大字:万世光荣。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之墓。
④字体刚劲有力。写字者,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女红军张琴秋。我在照片上见到了张琴秋,身着军装,飒爽英姿,漂亮而有风度。我猜想她一定受过良好的教育,一定坚强而又勇敢,热情而又快乐,并且渴望着爱情。
⑤碑的左面,刻着两把步枪和一把驳壳枪。据说这三把枪,是红军把枪按在石碑上先描上去,然后才刻的,线条里显出一种拙朴的孩子气。墓地四周松柏环绕,山风阵阵。陪伴这些亡灵的,只有④这万丛青山。除了一些重要的纪念日,平时只有⑤一个守墓人。
⑥1992年,刚刚退休的张崇鱼从纪念红军入了60周年的大会上得知,巴中地区有12万人参加红军,4万人牺牲。他一下被深深震动了,当即就产生了一个让人吃惊的念头:用自己的晚年建一座红军碑林。他要把剩余的生命,全部用来寻找那些无名烈士和流落红军的姓名,然且镌刻在石碑上。
⑦谈何容易。毕竟时光已流逝了半个多世纪。
⑧但张崇鱼说干就干。除了找有关部门查阅资料档案,他还一个个地寻访那些尚健在的老红军,请他们回忆自己远去的战友,说出那些姓名。他和他的同事先后60余次前往红军走过的路线和29个省、市、自治区,行程近30万公里。拜访了1800多名红军将士及亲属,查询了600多个与之有关的单位,一个个的,十个二十个的,一天天的,一年两年的,大海捞针般的,搜集到了10万个红军将士的姓名!准确的数字是101068名。这中间,他和同事10上北京,都是坐的火车,住的地下室;路途上他被汽车撞过,被小偷光顾过,甚至被人误解当成骗子抓过。忍饥受冻风餐露宿更是常事。但他和他们竟然坚持了10年!
⑨张崇鱼他们将找到的这10万个姓名,镌刻在了巴中城内食龛山顶上。他们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川陕苏区将士碑林,一共用了3388块石碑,每块石碑高1米2,宽60厘米,它们一排排地站着,站成了碑林。上面那些整整齐齐的名字,也像是一片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