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八年级语文
易优作文网——[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阅读理解及答案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200字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阅读理解及答案


文言文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三]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7.与“母子相视而笑”中的“相”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儿童相见不相识 D.相形见绌

8.与“马之千里者”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居庙堂之高 B.时人莫之许也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苔痕上阶绿

(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4)岂直五百里哉

10.请写出你学过的初中文言文中与“相委而去”中的“委”意思相同的一个句子来。(1分)

1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丝竹”与“案牍”各指什么?(2分)

12.下面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陈太丘与元方的父亲是好朋友,他们相约到遥远的地方去;结果陈太丘不守约迟到了,元方的父亲就离去。这件事怨陈太丘。

B.《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被贬黄州期间。文章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表现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C.“庭下如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阅读...》添加时间:2024-09-20;更新时间:2025-04-27



    2024-09-20-214439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