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八年级语文
易优作文网——《望岳》赏析及答案

《望岳》赏析及答案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000字

《望岳》赏析及答案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是题)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岱宗夫如何( )(2)齐鲁青未了( )

(3)造化钟神秀( )(4)会当凌绝顶( )

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写近望中所见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中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培训课程推荐,<a https://www.Euzw.net/minifOrm/type_1.html>中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培训</a>


5.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这两句是写由望岳而产生的________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_________________。

6.《望岳》全诗中没有“望”字但处处写望,距离是自___________而__________,时间是从________至________,并由________遥想将来的________。

7.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别歌咏东岳( )、南岳( )和西岳( )(注:括号内填山名),以上所选的诗是歌咏________的。

(以下是题)

8.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___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_______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2分)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以下是06年娄底市中考题) 作文网推荐,<A https://wWw.euzw.nEt>易优作文网</a>,中小学生学语文阅读写作的好帮手

10.这首诗每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请对此作具体解释:首联是_____,颔联是_____,颈联是______,尾联是_______。

(以下是06年沈阳中考题)

11.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12.这首诗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泰山的高大形象,请找出你最欣赏的一句诗或一个词,具体说说它是怎样写出泰山这一特点的。

易优作文网名师改作文(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 )



答案:

1.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 写出了诗我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及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1)泰山 (2)不尽 (3)指天地、大自然 (4)登、乘

4.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岳 雄心和气概

6.远 近 朝 暮 望 登

7.泰山 衡山 华山 泰山

8.望 高大雄伟

9.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10.远望 近望 细观 俯视

11.C(造化是自然界的创造者)

12.示例:第一、二句用齐鲁两地距离虽远都能望见泰山横亘其中来烘托泰山的高大;

第四句中一个“割”字……; 语文成绩好,书法少不了,学书法,推荐<A https://www.euZw.net/miniform/type_3.html>易优练字</a>

七八句用登上泰山顶,看到众山的渺小来反衬泰山的高大。 ——作文培训,作文投稿,阅读写作能力提升,就来易优作文。

《《望岳》赏析及答案》添加时间:2024-09-20;更新时间:2025-05-14



    2024-09-20-214858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