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长简仲咸①
王禹偁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②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③共谁论。[1]
【作品注释】
①简:即书信,用为动词。仲咸:冯伉的字,与王禹偁同为988年(太平兴国八年)进士,故诗中称同年,且同在商州主持政务。
②风飘:王禹偁诗集的影印本为“风骚”,《宋诗别裁集》据《小畜集》改为“风飘”,以此为准。
③牢落:无所寄托的样子。如陆机《文赋》:“心牢落而无偶。”[1]
④伯阳:即老子。
【作者简介】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属山东)人。世代务农。983年(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翰林学士、知制浩。遇事敢言。曾上《御戎十策》,陈说防御契丹之计。多次以事贬官。宋真宗时,预修《太祖实录》,直书史事,为宰相不满,降知黄州,作《三黜赋》以见志。后迁靳州,病卒。文章学韩愈、柳宗元,通俗畅达。诗歌崇尚杜甫、白居易,风格接近白居易。有《小畜集》。
【作品译文】
白天变长了,黄昏前的时光怎么打发呢?偏僻的州郡里,官衙闲寂,尽日掩门。
翻开杜甫的集子,在诗的世界里徜徉,从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中窥见道的本原。
北院繁花千片随风飘落,月亮升起时在东楼有美酒相伴。
若不是和我同年考中进士的你在商州主持政务,我寥落的情怀又能向谁述说呢?[2]
【作品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贬谪商州任团练副使时,沉郁苍凉,感慨万湍,但又“怨而不怒”。
首句“日长”点题,笼罩全篇,说明写信原因,意在微露全诗之旨。此句也是情语,刻画了诗人“寂寞恨更长”的苦闷心情。次句“闲”字,聚全诗精神,为一篇眼目。诗人口中说闲,正是心中不肯闲之故。他为官清正,有志改革,然而991年(淳化二年),因为徐铉诬陷,抗疏论道而获罪,因而贬谪商州。故一“闲”字,凝聚着作者的不满和惆怅,苦闷和孤独。正所谓“一字妥贴,全篇生色”。在王禹偁的作品中,“闲”字触目皆是。如:“副使官闲莫惆怅”(《寒食》),“从今莫厌闲官职”(《春居杂兴》),“伴吟偏称作闲官”(《馆舍竹》)等。还有用作题目的,如《幕次闲吟》、《闲居》等,都表达了这种情怀。“郡僻”、“昼掩门”对闲字作了进一步渲染。以下三联均承此而来。
颔联是写读书销愁。王禹偁的诗借鉴杜甫、白居易,“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他用“开诗世界”来盛赞杜甫,独具慧眼。但醉翁之意不在酒,诗人意在杜甫诗中寻觅知音,有所寄托,借杜诗之酒杯浇自已之块垒,拧发其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他又从老子《道德经》中寻求精神归宿。在他的诗中,像“安得君恩许归去,东陵闲种一园瓜”(《新秋即事》)之类表现隐居思想的诗不少。但他始终没有避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