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高二语文
易优作文网——文言文《哀公问于孔子曰》阅读理解及答案

文言文《哀公问于孔子曰》阅读理解及答案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400字

文言文《哀公问于孔子曰》阅读理解及答案


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欲吾国小而能守,大则攻,其道如何?”孔子对曰:“使君朝廷有礼,上下相亲,天下百姓皆君之民,将谁攻之?苟违此道,民畔如归,皆君之仇也,将与谁守?”公曰:“善哉!”于是废山泽之禁,弛关市之税,以惠百姓。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君子不博,有之乎?”孔子曰:“有之。”公曰:“何为?”对曰:“为其有二乘①。”公曰:“有二乘,则何为不博?”子曰:“为其兼行恶道也。”哀公惧焉。有间,复问曰:“若是乎?君之恶恶道至甚也。”孔子曰:“君子之恶恶道不甚,则好善道亦不甚;好善道不甚,则百姓之亲上亦不甚。”公曰:“美哉!夫君子成人之善,不成人之恶。微吾子言焉,吾弗之闻也。”

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国家之存亡祸福,信有天命,非唯人也?”孔子对曰:“存亡祸福皆己而已,天灾地妖不能加也。”公曰:“善!吾子之言,岂有其事乎?’’孔子曰:“昔者殷王帝辛②之世,有雀生大鸟于城隅焉,占之,曰:‘凡以小生大,则国家必王而名必昌。’于是帝辛介雀之德,不修国政,亢暴无极,朝臣莫救,外寇乃至,殷国以亡。此即以己逆天时,诡福反为祸者也。又其先世殷王太戊之时,道缺法圮,以致夭蘖③。太戊恐骇,侧身修行,思先王之政,明养民之道。三年之后,远方慕义,重译④至者,十有六国。此即以己逆天时,得祸为福者也。故天灾地妖,所以做人主者也;寤梦征怪,所以儆人臣者也。灾妖不胜善政,寤梦不胜善行,能知此者,至治之极也,唯明王达此。”公曰:“寡人不鄙固此,亦不得闻君子之教也。”

哀公问于孔子曰:“智者寿乎?仁者寿乎?”孔子对曰:“然,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行己自取也。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以少犯众,以弱侮强,忿怒不类,动不量力者,兵共杀之。此三者,死非命也,人自取之。若夫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虽得寿焉,不亦可乎?”

(节选自《孔子家语》卷一)

【注】①乘:欺凌。二乘:指二人相互侵凌争胜。②殷王帝辛:即商纣王。③天蘖:指树木生长出现了反常的现象。④重译:通过使者辗转传译。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之恶恶道至甚也 恶:厌恶

B.信有天命,非唯人也 信:相信

C.则国家必王而名必昌 昌:显赫

D.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 疾:疾病

9.B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一模汇编文言文

10.B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孔子“仁政”思想的一组是

①废山泽之禁,弛关市之税,以惠百姓 ②好善道不甚,则百姓之亲上亦不甚

③存亡祸福皆已而已,天灾地妖不能加也 ④凡以小生大,则国家必王而名必昌

⑤灾妖不胜善政,寤梦不胜善行 ⑥将身有节,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文言文《哀公问于孔子曰》阅读理解及答案》添加时间:2024-09-23;更新时间:2025-04-27



    2024-09-23-275112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