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高二语文
易优作文网——《射箭,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生存手段》阅读理解及答案

《射箭,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生存手段》阅读理解及答案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700字

《射箭,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生存手段》阅读理解及答案


射箭,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生存手段,打仗、狩猎都少不了这一活动,因而古人将“射” 列为“六艺” 之一。《周礼·地官·大司徒》就有“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的语句。操弓射箭,在今人看来充其量也不过是一项专门技能,但古人却不是这样看的。从古籍记载可知,“射” 在古代曾是选拔人才的标准,而这种标准的确定,主要是因为“射” 不光是技艺,还是人的德行的体现。在儒家看来,“射” 与“仁” “礼” 是相关联的。故《礼记·射义》又云:“以立德行者,莫若射,故圣王务焉。” 认为射法是人的德行所由生,又是人的德行所由见。

高超的射术,原本是勇气与技巧相结合的技艺。春秋时期,诸侯纷争,弓箭成为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兵器。正是在这样崇尚武力的时代,我们的古人有意将弓箭变成礼乐教化的工具,引导社会走向和平,射礼就此诞生。顾名思义,射礼是一种射箭的礼仪,它融合了比赛、礼乐和宴饮等内容,用于选拔、竞技、宴宾、致礼等活动。射礼作为周礼之一,也是古代一种民间娱乐活动,讲究谦和、礼让,提倡“发而不中,反求诸己” ,重视人的自省,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引导方式,也是华夏先民特有的寓教于射的娱乐方式。

古代的箭靶一般用兽皮制作,以较量射中并射穿为目的的比赛,称为“主皮之射” 。孔子对这种光讲究力量的比赛很不以为然,认为它违背了“古之道” 。《论语·八佾》说:“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意思是比赛时射手能否射中、射穿靶子,主要取决于射手的体能,不值得看重;更应当注重的是射手的德行和修养。因而,儒家巧妙地抓住了射箭与礼乐的结合点,在保留比射的同时,赋予射箭新的灵魂。

射礼按规格分为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大射,是天子、诸侯举办盛大祭祀活动之前所行的射礼;宾射,是诸侯朝见天子或诸侯相会时举行的射礼;燕射,是天子、诸侯待客宴会时的射礼;乡射,是举行乡饮酒礼时所行的射礼,用以竞技、选贤等活动。

以乡射礼为例,它的比赛规则,完整地记录在《仪礼·乡射礼》中。这是一项非常正规而又礼貌的竞技活动,既有长度固定的射程,也有严格的比赛规则。乡射礼的比赛往往非常激烈,但是最后评价一名射手,不仅要看他能否射中靶心,还要看他形体动作是否合适于音乐节奏;此外,还要求礼让为先,即使输了也要保持良好的修养,尊重比赛规则并尊敬对手。在比赛后,负方喝罚酒,并向胜方射手行拱手礼,体现出君子之争的风度。《论语·八佾》中有“子曰:‘君子无所争。必有,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的记载。其意思是: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如果要争,只有比箭了。开始射箭比赛时,参加竞赛的人先相互作揖,然后登堂比赛,比赛完后再走下堂来喝酒。看来,射箭也是古代士大夫经常开展的一项高雅娱乐活动。

(节选自《文史知识》2013年第1期俞水生《射箭与射礼》,有改动)

1. 下列关于“射礼” 的理解,不正确一

《《射箭,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生存手段》阅读理解及答案》添加时间:2024-09-23;更新时间:2025-04-27



    2024-09-23-275071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