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高二语文
易优作文网——纵囚论(欧阳修)阅读理解及答案

纵囚论(欧阳修)阅读理解及答案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900字

纵囚论(欧阳修)阅读理解及答案


纵囚论

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

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转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注】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周武。

1.以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必以能也 期:要求

B. 录大辟囚三百余人 录:审查

C. 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 贼:揣摩

D. 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干:干涉。

答案 D [干:谋取,谋求,追求。]

2.下列句中可以作为欧阳修反对纵囚的理由的一组是( )

①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

②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

③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

④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

⑤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

⑥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①④⑥ D. ③⑤⑥

答案 B [①说明君子和小人的区别。③太宗纵囚的目的。⑥欧阳修同意偶尔纵囚。]

3.下列对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文以情理、恩德为两经,以太宗、死囚为两纬,丝丝衔接,环环紧扣,明承暗接,前伏后应,使整篇议论交织一体,文势流贯畅达。

B. 文章的每段议论均顿挫有致,并大量运用对比技巧以形成强劲的说服力。

C. 作者认为“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的举动,只有君子才做得到,小人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反映出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D. 文章通过议论,指出纵囚不近情理,非治国之法;不见恩德,非圣人之法。最后引出文章主旨。鲜明地表达了欧阳修顺应人情、严肃法治的政治观点。

答案 C [君子与小人在难易之间,而没有说小人不可能做到。]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纵囚论(欧阳修)阅读理解及答案》添加时间:2024-09-23;更新时间:2025-04-27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