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高二语文
易优作文网——《喜雨亭记 苏轼》阅读理解及答案

《喜雨亭记 苏轼》阅读理解及答案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800字

《喜雨亭记 苏轼》阅读理解及答案


喜雨亭记①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②。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③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容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古文观止》)

[注解]①本文为嘉佑七年(1062)苏轼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时作。②这三个典故分别是:周成公得一异禾,便作《嘉禾》一篇;汉武帝在汾水得一宝鼎,于是改元为元鼎;叔孙领兵大胜北狄,俘秋君侨,即给儿子取名侨如。③扶风:即凤翔府。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雨麦于岐山之阳 雨:天上落下 B.既而弥月不雨 弥月:不足一月

C.农夫相与忭于野 忭:惊恐草一木 D.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繁兴:繁荣兴旺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其占为有年 B、①忧者以喜,病者以愈

②其可得耶 ②始旱而赐之以雨

C、①雨麦子峻山之阳 D、①古者有喜,则以名物

②属客而告之 ②五日不雨则无麦

7.下列六句话,分编为四组,都体现作者关心百姓、与民共忧同乐思想的一组是

①古者有喜,则以名物。 ②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③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④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贸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

⑤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⑥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A、①③④ B、④⑤⑥ C、②④⑤ D、①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姓因久旱逢甘雨而欣喜,作者的心情也很高兴,故以“喜雨”名其亭,这与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样,表现作者在意的不是个人的悲欢离合,而是天下苍生的幸福安宁。

B.全文结构谨严,脉络清晰,如剥茧抽丝。语言轻快活泼,文笔淋漓酣畅,充分表现作者的喜悦心情,极富感染力。

C.第三段

《《喜雨亭记 苏轼》阅读理解及答案》添加时间:2024-09-23;更新时间:2025-04-27



    2024-09-23-275030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