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高二语文
易优作文网——曹伯启,字士开,济宁砀山人阅读理解及答案

曹伯启,字士开,济宁砀山人阅读理解及答案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2200字

曹伯启,字士开,济宁砀山人阅读理解及答案


曹伯启,字士开,济宁砀山人,弱冠,从东平李谦游,笃于问学。至元中,历仕力兰溪主簿,尉获盗三十,械徇诸市。伯启以无左验①,未之信。俄得真盗,尉以是黜。累迁常州路推官,豪民黄甲,恃财杀人,赂佃客诬伏,伯启谳得其情,遂坐甲杀人罪。迁河南省都事、台州路治中,御史潘昂霄、廉访使王俣交荐,擢拜西台御史,改都事。关陕自许衡倡道学,教多士。伯启请建祠立学,以表其绩,朝议是之。泾阳民诬其尹不法,伯启核实,抵民罪。四川廉访佥事阔阔木以苛刻闻,伯启纠黜之。

延祜元年,升内台都事,迁刑部侍郎。宛平尹盗官钱,丞相铁木迭儿欲并诛守者,伯启执不可,杖遣之。八番②帅擅杀,起边衅,朝廷已用帅代之矣,命伯启往诘其事。次沅州,道梗,伯启恐兵往则彼惊,将致乱,乃遣令史杨鹏单骑往喻新帅,备得其情,止奏坐前帅擅兴罪,边民以安。大同宣慰使法忽鲁丁,扑运岭北粮,岁数万石,肆为欺罔,累赃巨万。朝廷遣使督征,前后受赂,皆反为之游言。最后伯启往,其人已死,喻其子弟曰:“负官钱,虽死必征。与其纳赂于人,曷若偿之于官。第条汝父所赂之教,官为征之。”诸受赂者皆惧,而潜归赂于其子,为钞五音余万缗。出为真定路总管,治尚宽简,民甚安之。

英宗立,召拜山北廉访使,时敕建西山佛宇甚亟,御史观音保等以岁饥请缓之,近臣激怒上听,遂诛言者。伯启曰:“主上聪明睿断,是不可以不诤。”乃劾台臣缄默,使昭代有杀谏臣之名,帝为之悚听。俄拜集贤学士、御史台侍御史。有诏同刊定《大元通制》,伯启言:“五刑者,刑异五等,今黥杖徒役于千里之外,百无一生还者,是一人身备五刑,非五刑各底③于人也,法当改易。”丞相是之,会伯启除浙西廉访使,不果行。

泰定初,引年北归,优游乡社,砀人贤之,表所居为曹公里。至顺四年二月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元史•曹伯启传》,有删改)

【注】①左验,证人。②八番:元代对居住于今贵州省贵阳、惠水一带少数民族的总称,元苗族部名。③底,到。

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尉获盗三十,械徇诸市 徇:巡行示众

B.命伯启往诘其事 诘:追查

C.治尚宽简,民甚安之 尚:尚且

D.第条汝父所赂之数 第:只要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曹伯启公平断案的一组是( )

①俄得真盗,尉以是黜 ②伯启执不可,杖遣之

③阔阔木以苛刻闻,伯启纠黜之 ④伯启谳得其情,遂坐甲杀人罪

⑤伯启核实,抵民罪 ⑥治尚宽简,民甚安之

A.①②⑥ B.②③⑤ C. ②④⑥ D.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曹伯启,字士开,济宁砀山人阅读理解及答案》添加时间:2024-09-23;更新时间:2025-04-27



    2024-09-23-274352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