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高二语文
易优作文网——《答茅鹿门知县书 唐顺之》阅读理解及答案

《答茅鹿门知县书 唐顺之》阅读理解及答案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700字

《答茅鹿门知县书 唐顺之》阅读理解及答案


唐顺之

①今有两人,其一人心地超然,所谓具千古只眼人也,即使未尝操纸笔呻吟,呻吟学为文章,但直抒胸臆,信手写出,如写家书,虽或疏卤,然绝无烟火酸馅习气,便是宇宙间一样绝好文字;其一人犹然尘中人也,虽其专专学为文章,其于所谓绳墨布置,则尽是矣,然翻来覆去,不过是这几句婆子舌头语,索其所谓真精神与千古不可磨灭之见,绝无有也,则文虽工而不免为下格。此文章本色也。

②即如以诗为喻,陶彭泽未尝较声律,雕句文,但信手写出,便是宇宙间第一等好诗。何则?其本色高也。自有诗以来,其较声律、雕句文、用心最苦而立说最严者,无如沈约,苦却一生精力,使人读其诗,只见其綑缚龌龊,满卷累牍,竟不曾道出一两句好话。何则?其本色卑也。本色卑,文不能工也,而况非其本色者哉!

③且夫两汉而下,文之不如古者,岂其所谓绳墨转折之精之不尽如哉?秦汉以前,儒家者有儒家本色,至如老庄家有老庄本色,纵横家有纵横本色,名家、墨家、阴阳家皆有本色。其为术也驳,而莫不皆有一段千古不可磨灭之见。

④唐宋而下,文人莫不语性命,谈治道,满纸炫然,一切自托于儒家。然非其涵养畜聚之素,非真有一段千古不可磨灭之见,而影响剿说,盖头窃尾,如贫人借富人之衣,庄农作大贾之饰,极力装做,丑态尽露。是以精光枵焉,而其言遂不久湮废。

⑤后之文人,欲以立言为不朽计者,可以知所用心矣。

(节选自唐顺之《答茅鹿门知县书》)

22.从全文看,作者认为作家应该坚持______为文(填文中词语),才可能写出有生命力的文章。(1分)

23.以下这段文字应出现在原文哪两个段落之间。( )(2分)

然则秦汉而上,虽其老、墨、名、法、杂家之说而犹传,今诸子之书是也;唐宋而下,虽其一切语性命、谈治道之说而亦不传,欧阳永叔所见唐四库书目百不存一焉者是也。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⑤之间

24.下列选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2分)

A.写文章不需要追求文字上的工巧,只要直抒胸臆,信手写来即可。

B.作家应有自己的见解和风格,不能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C.诸子百家的学术主张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相同的见解,即写出自家本色。

D.唐宋以后推崇儒家学说,一定程度导致唐宋文学发展受到限制。

25.联系上下文,分析文章举陶彭泽与沈约之例的作用。(3分)

26.分析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分)

答案:

22.(1分)本色

23.(2分) D

24.

《《答茅鹿门知县书 唐顺之》阅读理解及答案》添加时间:2024-09-23;更新时间:2025-04-27



    2024-09-23-274459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