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高二语文
易优作文网——吴调公著“李商隐研究”阅读试题及答案

吴调公著“李商隐研究”阅读试题及答案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700字

吴调公著“李商隐研究”阅读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明初诗风虽说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元人冶艳的习气,有所谓“振元旧习,别宋遗风”之说,但不少诗人的作品仍然或多或少地保留了一些晚唐诗歌的秾丽色彩。作为“吴中四杰”的第二位诗人杨基,可以说是“犹未洗元之习”的比较显著的李诗承传者。

杨基,字盂载,号眉庵。几度沉沦下僚。后来虽一度升任山西按察使,可不久便被谗夺官,贬谪供役,死于工所。他的一生是相当不幸的。他的文艺观接近元代遗老和明初文坛名士杨维桢②。当杨西游吴下时,杨基应其请求,仿维桢体作《铁笛歌》。杨惊喜道:“余于吴下又得一铁矣,且胜于老铁。”由此看来,他之所以继承与杨诗不无相通之处的李商隐的绮丽诗风,还是可以理解的。他在《无题和李义山商隐》七律五首前冠一短序,说:“尝读李义山《无题》诗,爱其音调清婉,虽极其秾丽,皆托于臣不忘君之义,而深惜乎才之不遇也。客窗风雨,读而悲之,为和五章。”虽说他对李商隐《无题》诗的认识不够全面,但看来他对李身世坎坷的同情和共鸣确是相当真切的。这当然同他自己的不幸遭遇有关。唯其如此,他在学李上所下的功夫才有可能比较认真,从而所受的影响也才比较显著。但是由于襟抱,由于才识,由于艺术锤炼的工力都有欠缺,杨基拟古的《无题》只是学到了一些表面的词采和色泽,而并没有真正达到李商隐《无题》诗的美妙意境。譬如,“甲”,色彩不能说不美丽,然而只是形体美的皮相描摹;“乙”,表面看来好像也能激起波澜,然而不免失之于生硬模仿。李商隐的《无题》诗铸造了像“春蚕到死丝方尽”那样具有虔诚感情的坚贞的女性性格,创造了“犀辟尘埃玉辟寒”那样高洁境界,但杨基的《无题》却往往流于“丙”这种对时装打扮的庸俗描绘。李商隐抒写丧偶后住在故居的二个夜晚情境是“丁”。真是一往情深,含蓄深沉。而看杨基笔下美梦的幻灭,“戊”就不免一览无余,失之肤浅。当然,我们作这样的比较,不是说杨基没有从李商隐那里吸取到任何营养,或者说没有留下某些学而能融的诗意,只是想说明一点:从仿古角度去学李,是产生其诗作糟粕的一个主要原因。

除了学李比较突出的杨基以外,明初还有些适当吸收李诗特色的诗文,如高启和甘瑾便是。高启自号青丘子,是明初富有才华的著名诗人。他的脍炙人口的七言诗《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以慷慨豪放著称,接近李白和高岑的风格。但他对前代的承传,实际上不拘一格,“上自汉、魏、盛唐,下至宋、元诸家,靡不出入其间”。沉雄跌宕与隽逸清丽,兼而有之。他写的一些借元朝史事发为讽喻的咏史诗,表现了其清丽风格的一面。其中的《吴宫词》和《秦宫词》等,则更接近李商隐的七绝咏史诗。甘瑾,字彦初,是明初名气不大的诗人,清人汪端评曰:彦初初攻律体,辛酸婉丽,饶故国旧君之思,殊近玉溪、江东风格。可惜他的诗集未传。但是像“己”(《清明》),“庚”(《长沙夹夜泊》)等一

《吴调公著“李商隐研究”阅读试题及答案》添加时间:2024-09-23;更新时间:2025-04-27



    2024-09-23-277222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