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高二语文
易优作文网——《重点解决梳理论证思路题中层次不清需念好“三字诀”》阅读理解及答案

《重点解决梳理论证思路题中层次不清需念好“三字诀”》...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2800字

《重点解决梳理论证思路题中层次不清需念好“三字诀”》阅读理解及答案


重点解决梳理论证思路题中层次不清需念好“三字诀”

要解决梳理论证思路过程中层次不清、层意不准的问题,需念好“三字诀”:

1.读。现代文阅读中所有问题的解决,最后都要回到“读”这个根本上来,论述类文本阅读也不例外。要强化阅读,要耐住性子读,沉下心来读,深入细致地读,勾画圈点地读。整体把握全文论证思路的阅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粗读全文,看文章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什么事,以把握文章全貌;第二步以段为单位仔细读,用简明的一句话把段意标示出来,将全文压缩成几句话;第三步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清晰的层次。局部段落论证思路的阅读在把握全文思路的前提下更需要细读:看看全段有几个句子,每句讲的什么意思,句与句间有什么联系,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破。就是要破除思维定势。这个“定势”表现在:总以为议论文的结构都是“总分总”式,总以为开头就提出论点(其实也有开头提出论题或者摆出批驳的靶子),总以为段的开头就是中心句,总以为结尾就是总结全文。虽然议论文结构有总体的规律,但具体到某一文本上是有变化的,是有自己独特的结构特点的。因此,答题时要破除上述思维定势,认真地从具体文本来思考。

3.并。就是合并段落(句子)。论证思路题表面上看是“分”的问题,其实是“合并”的问题:文章中哪几段可以并为一层,段落中哪几个句子可以归为一类。论述类文本段落并不多,这个“并”说到底是文章中间两三个段落的合并问题,具体段落也是如此。如何“并”?就是能把有共同意思的内容归到一起,像中间段落如果是并列或递进关系的完全可以“并”为一层。

边练边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中国本来就有自由治学的传统。两千四百年前即已大盛的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强力发动场。自孔子打破“学在官府”而私人讲学,发展到南宋,有张栻主讲的岳麓书院,朱熹修复的白鹿洞书院……民间书院制度大备,终于形成成熟的私学体系。至明代,自王阳明创办或主持,阐扬心学宗旨的龙冈、贵阳、会稽等书院,一变而至批判心学流弊而倡实学的东林书院。这些书院,有求道不求仕的风骨,有自由辩难的学风,有友以辅仁的气场,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的入世情怀。黄宗羲,更是将是非与真理,提升至比天子更高的地位,恢复了以道统政的传统精义。正因看到了自由办学、自由讲学对皇权统治可能带来规制,明代才多次禁抑乃至禁毁民间书院。清代尽管对民间书院由提防改为“扶持”,但清政府的腐朽堕落,终归造成了思想的禁锢。(选自戴志勇《那烂陀重生的启示》)

1.请简要分析该段的行文思路。

答:

答案 首先提出“中国具有自由治学传统”的观点,接着对中国历代自由治学传统进行梳理,最后点明中国自由治学传统在明清日渐式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向来被称为雅事乐事。但是现在雅事乐事已经不雅不乐了。今人读书,或为取资格,得学位;或为求爵禄,刮地皮;或为做走狗,拟宣言……诸如此类,皆非读书本旨,在我是看不起的。人之初生,都是好学好问,及其长成,受种种的俗见俗闻所蔽,毛孔骨节,如有一层包膜,失了聪明,逐渐顽腐。读书便是

《《重点解决梳理论证思路题中层次不清需念好“三字诀”》阅读理解...》添加时间:2024-09-23;更新时间:2025-04-28



    2024-09-23-278467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