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带大王曾宪梓
1993年9月3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消息:内地画家刘宇一的油画作品《良宵》9月26 日上午在香港公开拍卖,香港金利来集团主席曾宪梓以760万港币买下了这幅作品。这是历年来中国画家作品售价最高的一次。
油画《良宵》生动地描绘了毛泽东主席和数十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们与各族代表在皓月明媚、宫灯高悬的庭院中吟诗作画、品茗倾谈、歌舞升平时的情景。不仅是一幅艺术作品,还具有传世的文学价值。
代表父亲曾宪梓以一千万港元的底价参加竞投且志在必得的曾智明说:父亲在毛主席纪念堂曾经见过这幅画,非常喜爱它,再三嘱咐我一定要买下这幅油画。
我买下《良宵》,就是要将之收为传家之宝,让子子孙孙记住国家的创建者。我在家中,要求全家都学会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要爱祖国、爱香港。
在金钱之欲永无止境的香港,曾宪梓却将钱财看得十分淡泊。
作为战后第一代实业家,拥有亿万资产的曾宪梓,在捉襟见肘的苦况中打下江山。虽然在他的祖国、他的家乡需要他的时候,常常表现出令人惊叹的大手笔的捐赠,不过在他个人的生活上,依然克勤克俭。香港的《东周刊》杂志曾经刊载了这样一则消息:领带大王曾宪梓,生活以简朴见称,平日吃的是青菜、白饭,即使请客,消费也以四千元为限。他最爱吃街边档的肠粉。他慨叹没尝此美食已久,罪魁祸首竟然是《东方日报》的一位记者。
几年前,《东方日报》还在土瓜湾旧址时,与曾宪梓的写字楼相距不远。
有一天早上,曾宪梓在街边买了两纹(两元)肠粉,正准备捧着热腾腾的肠粉回公司大快朵颐时,却碰上《东方日报》记者。
翌日,领带大王买两纹肠粉的故事就见了报。自此,曾宪梓眼见至爱的美食也不敢光顾。有时忍不住,唯有叫下属代买,以解对肠粉的相思之苦。
曾宪梓是一个相当念旧的人。当年住在平安大厦创业的房子仍然保存下来,甚至当年的第一张发财办公台、缝纫机都作为珍贵的纪念品而保存下来。
提起办公台,曾宪梓激动地说:那是很有纪念价值的珍品,当年我就是在那张工作台上,做着一人经营的生意,而且,那时候领带的商标名为金狮,也是我自己亲手逐条逐条缝制上去的。
对待物品念旧的曾宪梓对待早年的朋友更是极具爱心。
当他独立创业后不久,六口之家的压力、领带产品极欲寻求出路的困境、资金的短缺,使得起早贪黑、拼命劳作的曾宪梓日子过得相当艰难。
不过,即使是这样,热心热肠的曾宪梓还是请来不少需要工作的同乡、同学到公司工作。
曾宪梓把他与人为善的本质运用到各个方面,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极富人情味的曾宪梓所秉承的这些思想,使得他在创业和人生旅途上,再难做的生意做成了、再难解决的问题也顺利解决了。
对祖国,曾宪梓是怀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