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高二语文
易优作文网——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阅读理解及答案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阅读理解及答案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500字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阅读理解及答案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①觅酒

吴文英②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①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②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

8.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概括 (5分)

9.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任选其中两种简要分析。(6分)

试题答案:

8.①时光飞逝,自己已入暮年的感慨。②羁旅在外的哀愁。③思亲怀乡的苦闷。(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答对三点给5分)

9.①比喻。如“山远翠眉长”, 远望寒山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 将青翠的山气比作“翠眉”,展现了重阳登高的美景。②拟人。“菊花清瘦杜秋娘”一句,写菊花清瘦,赋予菊花人的特征, “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此言秋菊傲霜迎风,枝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妓一样楚楚动人,将词人内在的羁旅之愁形象化、外在化。③以乐景衬哀情。面对“山远翠眉长”的重阳美景,词人没有觉得愉悦,反倒感到“高处凄凉”,使他不忍细睹,美景更衬词人的愁闷之苦④触景生情。“秋色”、“雁声”与“斜阳”,都是词人对景思亲,感慨自身已入暮年却仍羁旅在外的哀愁的根源,所谓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得满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2分) ——作文培训,作文投稿,阅读写作能力提升,就来易优作文。 中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培训课程推荐,<a https://www.Euzw.net/minifOrm/type_1.html>中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培训</a>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阅读理解及答案》添加时间:2024-09-23;更新时间:2025-05-06



    2024-09-23-280988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