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标性建筑要有文化追求 郑时龄
①“让我看看你的城市,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 这是美国建筑师伊罗·沙里宁的话。建筑是城市文化的核心之一,集中表现了城市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背景。而地标性建筑,往往成为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文化名片,如悉尼歌剧院、埃菲尔铁塔。
②地标性建筑应该与城市环境相融合。挪威首都奥斯陆港口的歌剧院,是由挪威建筑师罗伯特·格林伍设计的,这个国家一年里大半时间都是白雪皑皑,他就以白色石头作表层,如地毯般一直覆盖到屋面,使整栋歌剧院像一座白色的平台从大海中升起,与自然完美相融。建筑与环境协调,成为当地文化的一个象征。
③城市建筑应该是大众宜居的,创造一个地标性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当下的生活,还要考虑子孙后代的生活。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完美诠释了联合国人居组织《伊斯坦布尔宣言》的理念:“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身体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前几年,太原南部新城规划,外国建筑师把建筑设计得很雄伟,但是,外国人根本不了解这个城市缺水的严峻性,试想这样的建筑建成之后,人们怎么生活?
④此外,地标性建筑要在承载城市历史文化记忆的基础上追求文化创新。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采用了江南民居白墙灰瓦的主色调,依据山势,建成高低错落的四合院形式,既有北京传统的建筑风格,又创造性地加入了江南民居的元素,将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的营造手法,巧妙地融合成具有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成为城市建筑的典范。
⑤可是当下的中国,不少城市打造地标性建筑时,只是相互竞高、竞大,很少文化创新。首先表现为缺乏文化自信。各大城市争相举办国际设计招标,借外国建筑师的名望和设计,为自身增添光彩。其次是简单拼凑。上海某大学松江校区,英语系的楼仿照剑桥,行政办公楼仿法式,最奇怪的是学生活动中心,“拼贴”了意大利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建筑,整个校园的建筑风格似乎是一个脱离了现实文化环境的“洋杂烩”。此外,还有一些城市径直克隆,打造山寨版建筑,将创造变成制造,设计变成抄袭。这样一来,地标性建筑就失去了创新与活力,也就失去了作为城市文化名片的价值。
⑥因此,优秀的地标性建筑要有文化追求。 按照城市自身的文化和理想
建设的地标性建筑, 能真正体现现代城市建设的价值取向。(有删改)
14.第①段中加点词“名片”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15.第⑥段横线上应填的关联词是 (2分)
A.只有……才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