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最美的音乐就在自己的国土上
在北平师范大学音乐系学习和研究中国民歌时,王洛宾就已经知道新疆民歌受中亚和俄罗斯音乐文化影响最深,与东部民歌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到新疆采撷新疆民歌,解开新疆民歌之谜。
1938年4月,王洛宾自古都西安西行,途经六盘山,在一个车马店临时宿营。这里女掌柜年轻时是这一带方圆几百里有名的歌手,她有一个诗意的外号“五朵梅”,最拿手的是唱“花儿”。忧伤舒展的旋律散发着无尽的凄凉,高亢婉转的歌声充满了辽远苍凉的西部风韵。旋律朴素简单,音色真切感人。惊喜不已的王洛宾快速记下这支“花儿”的旋律和五朵梅断断续续的词句。他真的不敢相信,六盘山下的小镇,会有这样富有情感和真切动人的歌喉。在五朵梅自编自唱的“花儿”中,强烈的音乐性和委婉的叙事性融为一体,这是充满西北风情的民歌珍品!王洛宾感慨地说:“最美的旋律、最美的诗就在西部,就在自己的国土上。大西北的民歌有着欧美音乐无法比拟的韵味和魅力!”一度向往巴黎的王洛宾,现在真正感到音乐工作的本质就是能把普通民众的音乐语言升华为完美的音乐艺术。五朵梅为王洛宾开启了中国西部音乐的门扉,引导他从此走进丰富多彩的西部民歌世界。
1938年4月28日,王洛宾一行到了兰州。在这儿,王洛宾结识了很多从吐鲁番来兰州的维吾尔族商人。一次,一位头戴小花帽、留着小胡子的维吾尔族青年司机唱了一首名叫《达坂城的姑娘》的新疆民歌。这是一首无数劳动者在长期生活中吟唱的口传作品,是达坂城马车夫们的歌谣。王洛宾记下了旋律,兴奋得几乎一夜没有入睡。王洛宾感觉到,这支旋律流露的是一种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快乐,充满了自然之美。从翻译的歌词中,王洛宾捕捉到一种稍纵即逝的唯美感。在那个深夜,他反复研究、推敲和琢磨歌词,取其精华,按照民歌歌词比兴规律,大刀阔斧地加工;对旋律进行润色,把分散、凌乱的乐句按民歌特有的方式连贯起来。在原始乐句中选择、连缀,删去枝蔓,追寻主调,将后半拍起唱的旋律改成正拍起唱,从原始乐句中选择了主旋律,一改原曲调的平直单调。最终,一首轻快、活泼、俏皮,结构完整,简短流畅的维吾尔族民歌诞生了。王洛宾将其歌名定为《达坂城的姑娘》,这是王洛宾整理和编曲的第一首维吾尔族民歌,也是我国第一首用汉语编配的维吾尔族民歌。王洛宾是中国现代史上让新疆民歌在全国传播并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1939年春天,王洛宾跟随西宁“青海抗战剧团”赴河西走廊,有一次在酒泉,王洛宾从一位维吾尔族艺人那里,意外听到一首流传于新疆喀什地区的维吾尔族古老的民间舞曲《依拉拉,沙依格》,就一心想把它改编成新的民歌。一天傍晚,王洛宾看到东方慢慢地升起了半个皎洁的月亮,灵感蓦然出现,在昏暗的灯光下,新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一气呵成。他进行了大幅度改编,把原来较快节奏的舞曲改成了舒展、慢板的抒情曲。原生态歌词过于松散,缺乏内在逻辑性,在它的基础上,王洛宾创作了新歌词。王洛宾吸收了欧洲抒情曲的风格,在平静的述说中,将潜存于主题的抒情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