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高三语文
易优作文网——高考语文真题与模拟题(2954)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7分)
甲

高考语文真题与模拟题(2954)阅读甲、乙两则文字,...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500字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7分)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3.(1)孔子为什么将富贵比作“浮云”?请简析。(2分)
(2)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与孔子的观点是否一致?为什么?请结合上述语录及孔子关于“义”与“利”的看法加以阐述。(2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君子”与“小人”是经常出现的两个词,我们经常拿这两个词来评判一些人的思想和行为。有人说:君子对事不对人,好求同存异,提倡批评与自我批评;而小人则对人不对事,好结党伐异,喜欢掩饰自己的过错。
24.上述的文字是否符合孔子的思想?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答案及解析:
23.(1)浮云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之“过眼云烟”;浮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2分,写出一点,意思符合即可)
(2)一致。孔子认为义与利并不是绝对矛盾的,他不反对正当地求利;但当义与利发生冲突时,孔子认为要以“道”和“义”为重,反对见利忘义。(2分,分析正确,阐述合理得分,有欠缺酌扣)
24.符合。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因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3分,判断正确1分,说明理由2分。意思符合即可)

《高考语文真题与模拟题(2954)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添加时间:2024-11-23;更新时间:2025-04-28



    2024-11-23-390958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