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张中丞传后叙 韩愈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中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培训课程推荐,<a https://www.Euzw.net/minifOrm/type_1.html>中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培训</a>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作文培训网站推荐,<a https://www.euzW.net>易优作文网</a>。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
(节选自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远诚畏死 诚:如果
B.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 尤:归罪,责备
C.将其创残饿嬴之余 将:率领
D.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讲:演讲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授之柄而处其下 吾从而师之
B.以与贼抗而不降乎作《师说》以贻之
C.外无待而犹死守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D.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 以其无礼于晋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翰因文章而自负,写《张巡传》十分详密。但遗憾的是还有缺陷,一是没有为许远立传,二是没有能够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始末。
B.由于张、许两家的子弟才智低下,所以两人不能接到父辈就义的通知,认为张巡战死而许远被俘,怀疑许远是怕死而投降了叛军。
C.虽然睢阳城陷落是从许远分守的西南方开始的,但是用这个理由来诽谤许远,就如同绳子断了就责怪先受侵害和先裂的地方一样无知。
D.文章将张、许二人与众多弃城保命和拥强兵而观望的人进行了对比,热情赞美了张、许二人的功劳。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守 一 城 捍 天 下 以 千 百 就 尽 之 卒 战百 万 日 滋 之 师 蔽 遮 江 淮 沮 遏 其 势 天 下 之 不 亡 其 谁 之 功 也
20.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4分)
②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3分)
答案及解析:
16.D讲:筹谋,考虑
17.答案:D在;对于
A代词,他 B连词,来C连词,表转折
18.答案:B“通知”一词,应理解为“完全了解”
19.守一城/ 捍天下/ 以千百就尽之卒/ 战百万日滋之师/ 蔽遮江淮/ 沮遏其势/ 天下之不亡/ 其谁之功也(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20.①即使最笨的人也不愿这样做,唉!难道说像许远如此贤明的人会这样做吗?(3分,“虽”1分,“至”1分,“之”1分,反问句式1分)
②多次取道两州之间,亲自在那叫做双庙的地方祭祀张巡和许远。(3分,“道”、“所谓”、介宾短语后置各1分)
【解析】
张中丞传后叙 韩愈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中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培训课程推荐,<a https://www.Euzw.net/minifOrm/type_1.html>中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培训</a>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作文培训网站推荐,<a https://www.euzW.net>易优作文网</a>。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
(节选自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远诚畏死 诚:如果
B.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 尤:归罪,责备
C.将其创残饿嬴之余 将:率领
D.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讲:演讲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授之柄而处其下 吾从而师之
B.以与贼抗而不降乎作《师说》以贻之
C.外无待而犹死守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D.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 以其无礼于晋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翰因文章而自负,写《张巡传》十分详密。但遗憾的是还有缺陷,一是没有为许远立传,二是没有能够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始末。
学书法,推荐<A https://wWw.euZw.net/Miniform/tYpe_3.html>易优少儿书法培训</a>,语文成绩好,书法少不了。
B.由于张、许两家的子弟才智低下,所以两人不能接到父辈就义的通知,认为张巡战死而许远被俘,怀疑许远是怕死而投降了叛军。
C.虽然睢阳城陷落是从许远分守的西南方开始的,但是用这个理由来诽谤许远,就如同绳子断了就责怪先受侵害和先裂的地方一样无知。
D.文章将张、许二人与众多弃城保命和拥强兵而观望的人进行了对比,热情赞美了张、许二人的功劳。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守 一 城 捍 天 下 以 千 百 就 尽 之 卒 战百 万 日 滋 之 师 蔽 遮 江 淮 沮 遏 其 势 天 下 之 不 亡 其 谁 之 功 也
20.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4分)
②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3分)
答案及解析:
语文成绩好,书法少不了,学书法,推荐<A https://www.euZw.net/miniform/type_3.html>易优少儿书法培训</a>
16.D讲:筹谋,考虑
17.答案:D在;对于
A代词,他 B连词,来C连词,表转折
18.答案:B“通知”一词,应理解为“完全了解”
19.守一城/ 捍天下/ 以千百就尽之卒/ 战百万日滋之师/ 蔽遮江淮/ 沮遏其势/ 天下之不亡/ 其谁之功也(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20.①即使最笨的人也不愿这样做,唉!难道说像许远如此贤明的人会这样做吗?(3分,“虽”1分,“至”1分,“之”1分,反问句式1分)
②多次取道两州之间,亲自在那叫做双庙的地方祭祀张巡和许远。(3分,“道”、“所谓”、介宾短语后置各1分)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