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淡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①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中小学生语文题库,中小学学生语文试卷,就来<A https://www.euzw.net/yuwentiku/>易优语文题库</a>。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在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丁丑十二月海康城南东斋引。 (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8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其诗质而实绮。 质:质朴。 B、黾勉辞世。 黾勉:努力。
C、字托于渊明。 托:寄托。 D、其出处进退。 出处:出身。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 秦亦不以城予赵
B、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 于乱石间则其一二扣之
C、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于是余有叹焉
D、乃欲以桑榆之末景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谪居儋耳,生活清苦,他不再写歌功颂德的文章,而独爱写诗,其诗日见精妙。
B、苏轼写了100多首诗追和陶渊明诗,认为李、杜都不及陶渊明,苏辙认同他的看法。
C、苏轼喜欢陶渊明,还在于其为人,陶渊明与世俗向忤的经历引起了苏轼的情感共鸣。
D、苏辙在这篇应苏轼要求所写的序中,对苏轼追和陶诗的心迹委婉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2)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
答案及解析:
8.D(“出处”指出入朝廷。)
9.B(其,均为指示代词,前者译为“那些”;后者表示“其中的”。A以,均为介词,译为“把”; C焉,均为句末语气助词;D乃,均为副词,译为“才”。)
10.A(“他不再写歌功颂德的文章”错)
11.(10分)
(1)(5分)(我)一生做官,因为触犯世俗而引来灾祸,这就是我深深佩服陶渊明,想在晚年学习他一点点的原因。(译出大意,1分。“出仕”、“以犯世患”、“所以”、“师范”译正确一处,1分) 易优作文网,中小学学生学作文的好网站(https://www.Euzw.net)。
(2)(5分)子瞻成年后学业有成,先父让我拜他为师。子瞻曾经称赞我的诗有古人的风骨,自认为赶不上我。(译出大意,1分。“既冠”、“师焉”、“称”、“不若”译正确一处,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东坡先生被贬谪到儋耳,他把家安置在罗浮山下,只和幼子苏过挑着东西渡过海峡,用茅草、竹子修建房屋居住。每天吃的是番薯和芋头,心中没有住华美的屋子、吃精美食物的念头。子瞻平生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只是把史地著作当作园囿来游览,把文章当作音乐来欣赏,到这时也都停下来了。唯独喜欢写诗,他的诗精深华妙,没有老年人那种衰弱疲惫的气象。
这时,我也被贬谪到海康,子瞻来信对我说:“自古以来,有诗人写模拟古人的作品,却没有人追和古人。追和古人,是从我东坡开始的。我对诗人,没有非常喜爱的,唯独喜爱陶渊明的诗。陶渊明写的诗不多,但他的诗看上去朴质而实际上华美得很,看上去很瘦而实际上很丰满,从曹植、刘祯、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众位诗人以来,都赶不上他。我前后追和渊明的诗共一百几十首,至于那些得意之作,自认为不会愧对渊明。现在我要把它们编成集子并抄录下来,为的是把它们留给后世的君子,你为我把这些记录下来。然而我对于渊明,哪里只是喜爱他的诗呢?对于他的为人,我也确实深有感触啊。渊明临死前,写信给陶俨等人说:‘我年轻时生活穷苦,常常因为家里贫穷东奔西跑。我性子刚烈,才智笨拙,和外物多有抵触,自己估量照我的性子干下去,一定会给你们留下俗世的祸患。于是努力辞去世事,使你们很小就过着挨饿受冻的生活。’渊明这些话,说的是实际情况。我现在真的有了他这种毛病,却没有早早知道,一生做官,因为触犯世俗而引来灾祸,这就是我深深佩服陶渊明,想在晚年学习他一点点的原因。”
唉!陶渊明不肯为了五斗米而穿戴整齐去拜见乡里小人,子瞻做官三十多年,被狱吏折辱困住,最后还是不能改悔,以致陷于大难之中,才想要在晚年从渊明身上求得寄托,哪里有人肯相信呢?虽然这样,子瞻做官,出入朝廷、官职升降的原因,还是可以考查出来的。后世的君子,一定会做出自己的判断。孔子说:“只阐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孟子说:“曾子、子思有相同的思想方法。”一点点事迹,不足以评论一个人啊。
我年少时没有老师,子瞻成年后学业有成,先父让我拜他为师。子瞻曾经称赞我的诗有古人的风骨,自认为赶不上我。然而自从他被贬谪到黄州住在东坡之后,他的学问日益精进,如同河水奔流般充沛盛大。他的诗和李太白、杜子美比起来,是要超过他们的,于是就和陶渊明相比。我虽然跟随他奔驰不已,也总是落在他的后面。他追和陶渊明的诗,我跟着唱和的,也有一二首。
写于丁丑十二月海康城南东斋。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淡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①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中小学生语文题库,中小学学生语文试卷,就来<A https://www.euzw.net/yuwentiku/>易优语文题库</a>。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在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丁丑十二月海康城南东斋引。 (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8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其诗质而实绮。 质:质朴。 B、黾勉辞世。 黾勉:努力。
学书法,推荐<A https://wWw.euZw.net/Miniform/tYpe_3.html>易优少儿书法培训</a>,语文成绩好,书法少不了。
C、字托于渊明。 托:寄托。 D、其出处进退。 出处:出身。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 秦亦不以城予赵
B、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 于乱石间则其一二扣之
C、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于是余有叹焉
D、乃欲以桑榆之末景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谪居儋耳,生活清苦,他不再写歌功颂德的文章,而独爱写诗,其诗日见精妙。
B、苏轼写了100多首诗追和陶渊明诗,认为李、杜都不及陶渊明,苏辙认同他的看法。
C、苏轼喜欢陶渊明,还在于其为人,陶渊明与世俗向忤的经历引起了苏轼的情感共鸣。
D、苏辙在这篇应苏轼要求所写的序中,对苏轼追和陶诗的心迹委婉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提升作文素养,寻找作文素材,就来<A httpS://www.Euzw.net/yuwEnsuyang/>易优作文素养</a>。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2)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
答案及解析:
8.D(“出处”指出入朝廷。)
9.B(其,均为指示代词,前者译为“那些”;后者表示“其中的”。A以,均为介词,译为“把”; C焉,均为句末语气助词;D乃,均为副词,译为“才”。)
10.A(“他不再写歌功颂德的文章”错)
11.(10分)
(1)(5分)(我)一生做官,因为触犯世俗而引来灾祸,这就是我深深佩服陶渊明,想在晚年学习他一点点的原因。(译出大意,1分。“出仕”、“以犯世患”、“所以”、“师范”译正确一处,1分) 易优作文网,中小学学生学作文的好网站(https://www.Euzw.net)。
(2)(5分)子瞻成年后学业有成,先父让我拜他为师。子瞻曾经称赞我的诗有古人的风骨,自认为赶不上我。(译出大意,1分。“既冠”、“师焉”、“称”、“不若”译正确一处,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东坡先生被贬谪到儋耳,他把家安置在罗浮山下,只和幼子苏过挑着东西渡过海峡,用茅草、竹子修建房屋居住。每天吃的是番薯和芋头,心中没有住华美的屋子、吃精美食物的念头。子瞻平生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只是把史地著作当作园囿来游览,把文章当作音乐来欣赏,到这时也都停下来了。唯独喜欢写诗,他的诗精深华妙,没有老年人那种衰弱疲惫的气象。
这时,我也被贬谪到海康,子瞻来信对我说:“自古以来,有诗人写模拟古人的作品,却没有人追和古人。追和古人,是从我东坡开始的。我对诗人,没有非常喜爱的,唯独喜爱陶渊明的诗。陶渊明写的诗不多,但他的诗看上去朴质而实际上华美得很,看上去很瘦而实际上很丰满,从曹植、刘祯、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众位诗人以来,都赶不上他。我前后追和渊明的诗共一百几十首,至于那些得意之作,自认为不会愧对渊明。现在我要把它们编成集子并抄录下来,为的是把它们留给后世的君子,你为我把这些记录下来。然而我对于渊明,哪里只是喜爱他的诗呢?对于他的为人,我也确实深有感触啊。渊明临死前,写信给陶俨等人说:‘我年轻时生活穷苦,常常因为家里贫穷东奔西跑。我性子刚烈,才智笨拙,和外物多有抵触,自己估量照我的性子干下去,一定会给你们留下俗世的祸患。于是努力辞去世事,使你们很小就过着挨饿受冻的生活。’渊明这些话,说的是实际情况。我现在真的有了他这种毛病,却没有早早知道,一生做官,因为触犯世俗而引来灾祸,这就是我深深佩服陶渊明,想在晚年学习他一点点的原因。”
易优作文网名师改作文(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 ),易优作文评分系统,易优作文打分系统。
唉!陶渊明不肯为了五斗米而穿戴整齐去拜见乡里小人,子瞻做官三十多年,被狱吏折辱困住,最后还是不能改悔,以致陷于大难之中,才想要在晚年从渊明身上求得寄托,哪里有人肯相信呢?虽然这样,子瞻做官,出入朝廷、官职升降的原因,还是可以考查出来的。后世的君子,一定会做出自己的判断。孔子说:“只阐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孟子说:“曾子、子思有相同的思想方法。”一点点事迹,不足以评论一个人啊。
我年少时没有老师,子瞻成年后学业有成,先父让我拜他为师。子瞻曾经称赞我的诗有古人的风骨,自认为赶不上我。然而自从他被贬谪到黄州住在东坡之后,他的学问日益精进,如同河水奔流般充沛盛大。他的诗和李太白、杜子美比起来,是要超过他们的,于是就和陶渊明相比。我虽然跟随他奔驰不已,也总是落在他的后面。他追和陶渊明的诗,我跟着唱和的,也有一二首。
写于丁丑十二月海康城南东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