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高一语文
易优作文网——先让我们穿越时间隧道,徜徉于中国古代文化的长河阅读理解及答案

先让我们穿越时间隧道,徜徉于中国古代文化的长河阅读理...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500字

易优语文评测系统
先让我们穿越时间隧道,徜徉于中国古代文化的长河阅读理解及答案


先让我们穿越时间隧道,徜徉于中国古代文化的长河,去追寻现代汉语的渊源,品味那愈久弥香的经典。

1.用“/”标出下面句中最明显的两处停顿。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词的含义。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谤: 闻:

3.翻泽下面句子。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4.下面两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哪一个更积极?请说明理由。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鱼我所欲也》中,“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一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孟子亲民爱民的民本思想,与此同时,在孟子看来,即使是出于用之于民的本意,也不能“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你认为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谤:指责;闻:听到。

3.不仅仅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4.①句更积极。这句主要表达的是作者向往自然、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积极心态;

②句虽然也写出了娱情山水之人超然物外的感受,但作者更多否定了那些容易得意忘形之人“以物喜”又“以己悲”的世俗之态。

5.因为“义”的价值高于“生”,所以,即使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放弃“义”的前提,用“不辨礼义”之“万钟”来让人苟且求生,更何况是出于让“贫乏者”“得我” 的个人目的。 ——作文培训,作文投稿,阅读写作能力提升,就来易优作文。

更多语文试题请访问“易优语文测评系统”,名著名篇阅读效果检测,中小学语文题库,在线模拟考试。

《先让我们穿越时间隧道,徜徉于中国古代文化的长河阅读理解及答案》添加时间:2024-09-23;更新时间:2025-08-11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