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高一语文
易优作文网——《刘仙洲:新中国初期入党的知名教授》阅读

《刘仙洲:新中国初期入党的知名教授》阅读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700字

《刘仙洲:新中国初期入党的知名教授》阅读


, 刘仙洲:新中国初期入党的知名教授

牛军校

香港大学毕业后,刘仙洲本来有条件到英国留学,河北省高等工业学校也以高薪聘任他为讲师,但为了培养大批清寒有志青年出国深造,他毅然回到母校崇实中学,担任留法勤工俭学高等工艺预备班的教员。李富春、李维汉都曾是这个留法预备班的学生。他远见卓识地提出“工读协作制”,即学校附设实习工厂或者工厂附设补习学校,学生在学校学理论,又在工厂求实践,把学和工结合于一休,把学生和工人融合于一身,用最经济的办法造就出理论与实际兼优的工程人才。为了倡导“工读协作制”,1920年他曾上书教育当局,提出《我国工业教育应酌采工读协作制意见书》,但都被当局以“暂缓推行,,、“留备采择”为名,不了了之。

1924年,年仅34岁的刘仙洲就担任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天津的工科大学北洋大学

校长。这所大学从创办起就由外国教授讲课。刘仙洲聘请茅以升等中国著名学者任教。他原

想将这所大学创办成“东方麻省理工学院”,但当时国立大学均在北洋政府统辖之下,派系影响很深,办学经费不足,难以实现意愿。1928年,他辞去北洋大学校长职务,受聘为东北大学教搜兼工学院机械工学系主任。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刘仙洲不愿做亡国奴,随即到唐山,受聘为磨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教授。1932年底,受聘为清华大学教授,参加了工学院和机械工程系的筹建工作,直至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强占北平为止。

早在本世纪初,刘仙洲就认为中国工科高等教育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色彩,在大学教学中都采用外国教材,长此下去,我国学术永无独立之日。于是,他发奋编写中文教材,教一门课,便写成一本教材,由普通物理、画法几何、经验计划到机械学、机械原理、热机学、热工学等,编写了15本中文教材,不愧为我国中文版机械工程教材的莫基者。他在编写这些教材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外有关书刊,并注意联系中国实际,内容充实、条理清晰、深入浅出,深受师生的欢迎。

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刘仙洲素以勤奋、严格、诲人不倦著称。他在授课期间,从不迟到早退,更不缺课课前总是作充分准备,讲课语句简练,条理清晰,论述透彻;在黑板上写字和作图极其工整,一丝不苟。从学者惑到容易接受,理解很深。他严于律己,又严格要求学生。他规定学生不得无故缺课,作业和考卷过时不收。有个学生计算飞轮半径,把小数点错移一位,1.2英尺竟成了12英尺,他严厉地指出“半径12英尺的飞轮,那个厂房要多高?!一个工程师这样马虎将会造成多大的损失!”他在教学过程中一贯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

《《刘仙洲:新中国初期入党的知名教授》阅读》添加时间:2024-09-23;更新时间:2025-04-27



    2024-09-23-251046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