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高一语文
易优作文网——论述类文本阅读:王洪才“教育是何种善”附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王洪才“教育是何种善”附答案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700字

论述类文本阅读:王洪才“教育是何种善”附答案


教育是何种善

王洪才

教育作为人类一项特别的事务,它能够满足人类的特别需要,因此教育具有善性。但教育究竟属于何种善呢?这在学界并没有定论。传统上,我们之所以接受“教育是善的”,就在于教育是一种“传授知识和培养人的活动”,而传授知识是人类发展所需要的,因此也必然是善的;而培养人也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从而也一定是善的。显然这一切都是从应然角度出发的。但教育能否真正地传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却成为一个问题。长期以来,教育活动之所以屡屡受到人们的指责,其原因就在于它并不一定能够传授符合社会需要的知识和培养为社会所满意的人才。这说明,尽管教育目标或志向是善的,但它的行为过程和结果未必尽然是善的。

在现实生活中,教育所面临的真正难题就在于:它如果还不能选择出社会最为需要的知识并按照最符合人自身的发展方向培养人才,那么其培养方案和所培养的人才并非都是理想的。我们知道,理想的方案是建立在人们对规律的完全掌握的基础上,而这一点几乎是不可能的。理想人才又是按照理想方案培养出来,他至少应该表现出以下几个基本特征:第一,其身心得到了健康和谐的发展;第二,其已经具备了服务于社会的本领;第三,其已经具有了团结协作的友爱之心;第四,其已经具有了实践自己理想的意志。可以说,这四点决定了教育活动的基本规范,也常常是人们评价教育活动效益的出发点。

在这四点中,促进受教育者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教育活动应遵守的最基本的法则,如果不遵循它就不能够称之为真正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活动也就不可能是善的;使受教育者个体具有服务于社会的本领是教育活动目标的基本指向,从而也是社会实践善的主要载体;使受教育者形成友爱之心是教育活动有效性的标志,故而是教育之所以为善的具体表现;而使受教育者具有实践自己理想的意志是教育实践善的基本手段,同时也是教育活动的最终结果,理想教育就是要培养每一个受教育个体具有行善的动力。所以,教育的善必须体现在教育活动全过程中。

在这里,“健康发展”是指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而言,但我们常常因为急功近利而违背这一规律。这说明,尽管教育的目的本身是善的,但教育行为的结果未必一定是善的。之所以如此,就在于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而我们对每个个体的认识都不可能达到完满的程度,当我们试图制定一个统一的方案来针对不同个体进行施教时,就必然会出现违背人的自然发展规律的状况。因此,如果我们不能按照每个个性发展要求来设计具体的教育方案,那么教育效果就不可能是非常理

《论述类文本阅读:王洪才“教育是何种善”附答案》添加时间:2024-09-23;更新时间:2025-04-27



    2024-09-23-237791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