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的求学生涯》高三传记阅读题及答案
亚当·斯密于1723年6月5日出生在英国苏格兰法夫郡的科卡尔迪。据说斯密小时候长得非常瘦小,由于身体虚弱,激烈游戏根本无法参加,而且他经常会独自发呆、自言自语,这个习惯伴随了斯密一生。
从记事开始,斯密就生活在科卡尔迪。这个只有1500多人的小市镇成了斯密了解社会的最好观察所。这里有各色人物。其中有贵妇人、当时仍然没有人身自由的穷矿工和制盐工、同波罗的海国家做交易的货主和海关官员。小镇上的各类作坊也深深地吸引着斯密敏锐的目光。还有一两个制钉作坊,据说斯密小时候经常到那里去看工人干活,对分工最初的粗浅概念就是在那里产生的。不管实际情况怎样,斯密在后来的研究中,从这个他十分熟悉的特殊行业引用了分工的实例却是事实。而且,正是在科卡尔迪,斯密发现制钉工人领取的工资是钉子,尔后,他们把这些钉子当做货币拿到商店去买东西。可以说正是这个小市镇给了斯密最初观察人性和研究社会的素材。
9至14岁时,斯密在当时苏格兰地区一流的中学——科卡尔迪市立学校读书。在学校,斯密因学习勤奋、酷爱读书、记忆力超强而引人注目。到14岁,他在古典文学、数学等方面都已具备了进入大学的能力。1737年10月,未满15岁的斯密进人格拉斯哥大学读书,从此开始了他与这所古老大学的毕生情缘。格拉斯哥大学是英国西北部一所规模很小却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学,有一批著名的导师。尤其是弗兰西斯·哈奇逊,他是一位极有创见的思想家和无与伦比的讲课大师,也是对斯密学说与人生影响最大的一位师长。大约半个世纪以后,斯密被推举为格拉斯哥大学的名誉校长,他在回想起这所古老大学对他的恩情时,深情地说道:“哈奇逊令人永世难忘。”哈奇逊崇尚自由,思想解放,性格温良,口才极佳,深受当时学生的爱戴,他对社会运行的乐观主义态度对斯密的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例如,哈奇逊鼓吹的热爱自由和理性的观点被斯密接受;在一些具体方面,例如法学,斯密承认,他讲授法学时提出的财产权的理论,受到了哈奇逊的启发;他的成名作《道德情操论》的思想无疑是在哈奇逊的影响下才得以形成,据说这部书的框架在哈奇逊为其授课时就已形成;而斯密有关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自由放任主义思想最初也是由哈奇逊在课堂上首先提出的。更有趣的是,哈奇逊为斯密树立了一个理论的靶子,通过对这个靶子的“射击”,斯密得以形成自己独到的思想体系。
1741年,斯密获得格拉斯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后,得到了斯内尔奖学金(每年40英镑)进入牛津大学巴利奥尔学院读书,直到1746年离开巴利奥尔学院。斯密就读牛津大学期间,正处于学校教育的黑暗时期,课堂上充斥着低劣的讲解和毫无意义的讨论。教授们无心施教,亦无视学生要求,学生们对流行小说的兴趣远超过伟大经典,基本上是想读什么就读什么,但学校严厉禁止学生接触近代理性主义著作。这时的牛津大学派系林立,教师间勾心斗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