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要做你的榜样
刘鑫
那是她生命中最难忘的日子。去领困难补助金的那个早晨,吃完早饭,她和儿子换上最好的衣服,在丈夫“路上小心”的叮咛声中走出家门,朝民政局走去。民政局的会议室坐满了人,有和她一样来领困难补助金的居民,有前来采访的众多媒体记者。
她和几十个人站成一排,从领导手里接过补助金,大大小小的摄像机对准他们,闪光灯纷纷亮起……
她忽然记起以前出现过同样情形——也是无数镜头对准她,也是闪光灯亮得睁不开眼,可那时她腰杆挺得格外直,脸上是灿烂的笑容,手上是大红的劳动模范证书……牵着儿子的手走出大门,她的泪水涌了出来。泪水里有酸楚,有羞愧,更多的是对自己命运的悲哀。
她18岁参加工作,28岁当市劳模,35岁因工厂倒闭下岗。下岗后,丈夫开了一家小超市。一天,她和丈夫去进货路上发生车祸,从此丈夫只能坐在轮椅上;她瘸了一条腿。家境也一落千丈,一家三口只能靠城市低保金为生。
低保金每月380元,一家三口一日三餐、水电煤气费、丈夫营养费、儿子书本费都在里面……望着不能动弹的丈夫和才10岁的儿子,她甚至想过干脆买包老鼠药,拌进米饭里……
最绝望的时候,街道办事处告诉她一个好消息:她家被列入首批享受困难补助金的家庭,每月可在低保金的基础上再领300元。
走在路上,她悄悄抹去泪水。儿子摇着她的手臂撒娇:“妈妈,我们今天有钱了,你给我煮肉吃好不好?”她看着儿子的小脸,心里有说不出的酸楚:虽说每星期都挤点钱买点肉为儿子改善伙食,可儿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那点肉对他来说能顶什么事?
她带着儿子往菜市场走,盘算手里300元的用途。站在肉摊前,她指着最便宜的肉对摊主说:“来一斤。”儿子不干:“妈,太少了。”她咬咬牙:“那就一斤半吧。”
儿子还是不满意:“妈,你就多买点儿,炖一大锅,我们美美地吃一顿。”她笑了:“这个月把钱花光,下个月不吃饭?”儿子一昂头说:“下个月不是还发给咱们钱吗?这个月花光了,你下个月再去领。”儿子的话让她感到从未有过的震惊,仿佛有一根线一下子勒紧了她的心脏,紧得她说不出话来。她没想到儿子会有这种想法——只因为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就可以不必劳动、不必奋斗,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拿政府的补助!难道儿子将来要靠低保、补助金过一辈子?
那天晚上,看着摊在桌子上的崭新钞票,她一夜没有合眼,儿子白天说的那句话一遍遍地在她耳边回响。她对自己说:我会劳动,也能劳动,曾经获得的那么多荣誉都和劳动有关,难道如今瘸了一条腿就不能劳动?我还有一双健康的手,应该靠自己的手养活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