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杂志最新作品阅读训练之张抗抗专场
作家名片
从遥远的西子湖畔到北大荒一路走来了一个姑娘,若干年后,她成了以清丽高洁的风格独领风骚的“知青作家”,她的作品往往一经发表就被转载,就引起轰动。她,就是著作颇丰的张抗抗。她的作品,无论写个人生活、经历和感受,还是写社会、艺术及人生,均风格独特、鲜明,既有成熟女性的睿智与思考,又有理性与思辨的力量,独具清雅、洒脱、隽永的艺术美。
她现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已发表小说、散文共计五百余万字,出版各类文学专集五十余种。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优秀中篇小说奖,第二届全国鲁迅文学奖,全国首届女性文学创作奖,全国第三届女性文学优秀小说奖,庄重文文学奖。多次获东北文学奖、黑龙江省文艺大奖、精品工程奖,德艺双馨奖,以及全国各类报刊、杂志奖。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
真情故事•怀念故人
老费的小屋
张抗抗
我竟然就记不起他的名字。只记得那时人们都叫他小费。
我第一次看见他的时候,他就站在招待所二楼他自己的宿舍门口。我想我当时肯定是吓了一跳:他的脑袋好大,一脸粗硬的络腮胡子刚刮过,冒一层青黑色的胡碴;个头好矮,还不到我的颈部;后背上隆起一个很大的鼓包,衣服便在身后吊着,如一个张开的口袋,往一边斜歪过去,半个前胸扭曲着突兀地几乎顶到下巴……
是个驼背,我想。我收起惊讶,冲他勉强一笑。有人介绍说他叫小费,是出版社音乐组的编辑,就住在我的斜对面,算是我的邻居。
我每天从出版社改稿回来,必须经过老费的门口。他的门总是半开半闭的,从走廊可以看见他房间的墙上挂着一幅书法,龙飞凤舞很是气派。门里传出低低的音乐声,不像当时收音机里的革命歌曲。这使他的房间有一种神秘感。我走过那儿便忍不住想窥探一番。但他从不邀请我。
有一天我终于下决心去拜访他,借口也许是向他借一件什么东西。他的门从不关严,所以不用敲门。我轻轻推门而入,他没有丝毫惊奇的表示。
那时我才看清他的小屋像一个狭长的车厢——所有的东西都靠一面墙放着,留出几米宽走路的地方。单人床连着写字台,写字台连着几只高低不一的毛竹书架。书架上的书有文学音乐美术各类,我想他的兴趣倒是挺广泛的。他活在他自己的天地里,这个旁人无法涉猎的心灵世界,也许既不残缺也不荒凉?我们随随便便地聊起来。
后来我便对他谈起我正在修改的长篇,谈到我的种种困惑和疑虑,掺夹着我的得意和希望。他静静地听着,一言不发。后来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镜片后头滑过黯然的忧郁,厚厚的嘴唇撇了一撇,却终于什么也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