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高一语文
易优作文网——《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阅读理解及答案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阅读理解及答案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4200字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阅读理解及答案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明末流贼陷睢州,母赵殉节死,事具《明史·列女传》。父契祖,挈斌避兵浙江衢州。顺治二年,奉父还里。

九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国史院检讨。方议修明史,斌应诏言:“宋史修於元至正,而不讳文天祥、谢枋得之忠;元史修於明洪武,而亦著丁好礼、巴颜布哈之义。顺治元、二年间,前明诸臣有抗节不屈、临危致命者,不可概以叛书。宜命纂修诸臣勿事瞻顾。”下所司。大学士冯铨、金之俊谓斌奖逆,拟旨严饬,世祖特召至南苑慰谕之。时府、道多缺员,上以用人方亟,当得文行兼优者,以学问为经济,选翰林官,得陈爌、黄志遴、王无咎、杨思圣、蓝润、王舜年、范周、马烨曾、沈荃及斌凡十人。

斌念父老,以病乞休,丁父忧。服阕,闻容城孙奇逢讲学夏峰,负笈往从。康熙十七年,诏举博学鸿儒,尚书魏象枢、副都御史金鋐以斌荐,试一等,授翰林院侍讲,与修明史。

二十六年五月,不雨,灵台郎董汉臣上书指斥时事,语侵执政,下廷议,明珠惶惧,将引罪。大学士王熙独曰:“市兒妄语,立斩之,事毕矣。”斌后至,国柱以告。斌曰:“汉臣应诏言事无死法。大臣不言而小臣言之,吾辈当自省。”上卒免汉臣罪。明珠、国柱愈恚,摘其语上闻,并摭斌在苏时文告语,曰“爱民有心,救民无术”,以为谤讪,传旨诘问。斌惟自陈资性愚昧,愆过丛集,乞赐严加处分。左都御史璙丹、王鸿绪等又连疏劾斌。会斌先荐候补道耿介为少詹事,同辅太子,介以老疾乞休。詹事尹泰等劾介侥幸求去,且及斌妄荐,议夺斌官,上独留斌任。国柱宣言上将隶斌旗籍,斌適扶病入朝,道路相传,闻者皆泣下。江南人客都下者,将击登闻鼓讼冤,继知无其事,乃散。

斌既师奇逢,习宋诸儒书。尝訂:“滞事物以穷理,沉溺迹象,既支离而无本;离事物而致知,隳聪黜明,亦虚空而鲜实。”其教人,以为必先明义利之界,谨诚伪之关,为真经学、真道学;否则讲论、践履析为二事,世道何赖?斌笃守程、硃,亦不薄王守仁。身体力行,不尚讲论,所诣深粹。著有洛学编、潜庵语录。雍正中,入贤良祠。乾隆元年,谥文正。道光三年,从祀孔子庙。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事具《明史·列女传》 具:具体

B.前明诸臣有抗节不屈、临危致命者 致命:舍弃生命

C.国柱宣言上将隶斌旗籍 宣言:传达圣旨

D.隳聪黜明,亦虚空而鲜实 黜:罢免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B 解析:A项,“具”的意思是“具备,引申为记载”。C项,“宣言”意思是“散布消息”。D项,“黜”的意思是“消除”。

【思路点拨】一词多义类解题四法:①语境推断法。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且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因为上下文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②课文迁移法。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课文中大多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③语法分析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副词充当。因此可以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④代入检验法。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授翰林院侍讲,与修明史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B.国柱以告 木欣欣以向荣

C.大臣不言而小臣言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不尚讲论,所诣深粹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C 解析:A项,前一个是“动词,参与”的意思;后一个是“介词,和”的意思。B项,前一个是“介词,把”的意思;后一个是“连词,表修饰”的意思。C项,都是“连词,表转折”的意思。 D项,前一个是“副词,与‘诣’构成所字结构” ;后一个是“介词,为……所,表被动”。

【思路点拨】文言虚词的辨析六法:①词性分析法。从词性的角度看,许多虚词是兼职的,即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词性,如“之”有代词、助词、动词三种词性。通过分析词性,以理解其意义和用法。②位置分析法。有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而理解虚词的作用和意义时,应从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关系、搭配习惯及其使用规律等方面入手。③温故求新法。我们应尽量回顾过去学过的有关虚词的例句及有关知识,将这些例句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比较,从而快速高效地理解句中虚词的用法。④语境判定法。一个虚词往往有多种用法,要理解其句中用法,必须根据上下文来确定。⑤语法切入法。即通过分析句中的语法结构去理解虚词在句中的用法。⑥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如能掌握课文或成语中出现过的一些特殊文言句式中的标志性虚词,就能帮助我们理解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10、把第一卷文言文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阅读理解及答案》添加时间:2024-09-23;更新时间:2025-04-27



    2024-09-23-254215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