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文学艺术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类对于客观世界、心灵世界、理想世界的一种表达维度。就文艺作品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种记录”而言,电影《小时代》无比真切地表达了思想解放、物质财富迅速积累之后,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的虎视眈眈和一往无前的力量。今天,我们都不必讳言物质创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一旦对于财富的炫耀和追求,成为一个社会较大人群尤其是已经摆脱贫困的知识分子的终极目标,一个社会先知先觉阶层的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向世俗和世故下倾,整个社会的思想面目势必“喜言通俗,恶称大雅”。
②在中国社会物质文明日益发达的今天,文艺作品对于物质和人的关系的探索是必要的和有价值的,但探索如果仅仅停留在物质创造和物质拥有的层面,把物质本身作为人生追逐的目标,奉消费主义为圭臬,是“小”了时代,窄了格局,矮了思想。今天,中国许多知识分子“言必称西”,认为中国文化传统以大化小,是对个性和个体人发展的剥夺和压迫。但他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常识:强调发展个性、发挥个体人的天赋特长的西方社会,对于个体的尊重和对于他者即社会大群体的尊重和奉献,通过宗教的层面上升到价值领域并获得共识、付诸实践。个体的“小”存在于社会历史的“大”之中,工具性的物质服务于本原性的思想和精神。立功,立言,立人,哪一桩是把个体的价值捆绑在物质的战车上?
③青春可掠单纯之美,但幼稚是她隐形的伤疤。幼稚之人或有美感,文艺的幼稚和浅薄阶段则是必须超越的。今天,充斥耳目的如果都是《小时代》们,或者因为票房有利可图,就无条件地纵容《小时代2》《小时代3》的出现,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引导社会思潮,小时代、小世界、小格局遮蔽甚至替代大时代、大世界、大格局,个人或者小团体的资本运作或许成功了,但是一个时代的人文建设和传播却失控了。作家和艺术家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重要类别,是中国社会人文精神的建设者,也是人文精神的传播者。文艺创作实践是个体性行为,文艺创作的功能却具有公共性,文艺创作无视大的人群,无视创作底色的世界性、历史性和社会性,是对作家、艺术家自身职责的放弃,也是对时代、历史的伤害和不公道。
④矫枉过正是我们常常会犯的毛病,走过贫穷和物质短缺年代,进入物质相对丰富的时代,对于贫穷的恐慌更加强烈,物质占有的欲望更加迫切。“凌空高蹈”之不言已久矣。普通人或可目光和目标向下倾,作家和艺术家不能不为时代唱大风。作为先知先觉的人群,作家和艺术家要有勇气、有才华,更要有情怀、有格调。沽名钓誉、追名逐利者请出列,浑浑噩噩、碌碌无为者也请走开。
(选自2013年7月15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第②段中“‘小’了时代”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思想解放、物质财富迅速积累的今天,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虎视眈眈并表现出一往无前的力量,我们已不必讳言物质创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B.对于财富的炫耀和追求成为知识分子的终极目标,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向世俗和世故下倾,整个社会的思想面目变得“喜言通俗,恶称大雅”。
C.发展个性、发挥个体人的天赋特长,把对于个体的尊重和对于社会大群体的尊重和奉献,通过宗教的层面上升到价值领域并获得共识,付诸实践。
D.把个体的“小”存在于社会历史的“大”之中,工具性的物质服务于本原性的思想和精神。即无沽名钓誉、追名逐利者,也无昏昏噩噩、碌碌无为者。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提出观点,因为文艺作品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种记录,所以电影《小时代》影响了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从而影响了整个社会思想面目。
B.第②段在第①段基础上论述文艺作品的探索停留在物质层面的弊端,然后从中国许多知识分子认识误区的角度探究其原因,最后表明自己的看法。
C.第③段开头照应第①段,指出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引导社会思潮带来的严重后果,进而强调了知识分子应具有的重大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D.第④段紧承第③段,从历史和心理的角度分析了当代社会物质化的原因,强烈呼吁作家和艺术家们要有情怀,要有格调,为时代唱大风,力矫颓俗。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文艺作品对物质和人的关系进行探索,这成为已经摆脱了贫困的知识分手对于财富的炫耀和追求。
B.中国文化传统以大化小,对个性和个体人发展进行剥夺和压迫,所以中国许多知识分子“言必称西”。
C.文艺的幼稚和浅薄就在于让个人主义、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引导社会思潮,这个阶段是必须超越的。
D.作为先知先觉的人群,作家和艺术家要致力于人文精神的建设和传播,普通人目光向下倾并不为过。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太元七年……冬,十月,秦王坚会群臣于太极殿,议曰:“自吾承业,垂三十载,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未沾王化。今略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吾欲自将以讨之,何如?”秘书监朱肜曰:“陛下恭行天罚,必有征无战,晋主不衔璧军门,则走死江湖,陛下返中国士民,使复其桑梓,然后后回舆东巡,告成岱宗,此千载一时也!”坚喜曰:“是吾志也。”
尚书左仆射权翼日:“昔纣为无道,三仁在朝,武王犹为之旋师。今晋虽微弱,未有大恶。谢安、桓冲皆江表伟人,君臣辑睦,内外同心。以臣观之,未可图也。”坚嘿然良久,曰:“诸君各言其志。”
太子左卫率石越曰:“今岁镇守斗①,福德在吴。伐之,必有天殃。且彼据长江之险,民为之用,殆未可伐也!”坚曰:“昔武王伐纣,逆岁违卜。天道幽远,未易可知。夫差、孙皓皆保据江湖,不免于亡。今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又何险之足恃乎!”对曰:“三国之君皆淫虐无道,故敌国取之,易于拾遗。今晋虽无德,未有大罪,愿陛下且案兵积谷,以待其衅。”于是群臣各言利害,久之不决。坚曰:“此所谓筑室道旁,无时可成。吾当内断于心耳!”
群臣皆出,独留阳平公融,谓之曰:“自古定大事者,不过一二臣而已。今众言纷纷,徒乱人意,吾当与汝决之。”对曰:“今伐晋有三难:天道不顺,一也;晋国无衅,二也;我数战兵疲,民有畏敌之心,三也。群臣言晋不可伐者,皆忠臣也,愿陛下听之。”坚作色曰:“汝亦如此,吾复何望!吾强兵百万,资仗如山;吾虽未为令主,亦非暗劣。乘累捷之势,击垂亡之国,何患不克,岂可复留此残寇,使长为国家之忧哉!”融泣曰:“晋未可灭,昭然甚明。今劳师大举,恐无万全之功。且臣之所忧,不止于此。陛下宠育鲜卑、羌、羯,布满畿甸,此属皆我之深仇。太子独与弱卒数万留守京师,臣惧有不虞之变生于腹心肘掖,不可悔也。臣之顽愚,诚不足采;王景略一时英杰,陛下常比之诸葛武侯,独不记其临没之言乎!”坚不听。于是朝臣进谏者众,坚曰:“以吾击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而朝廷内外皆言不可,诚吾所不解也!”
(选自《资治通鉴·肥水之战》)
【注】①岁镇守斗:岁,木星;镇,土星;斗,星宿名。斗宿的分野在吴地(东晋占据吴地,吴即东晋)。《汉书·天文志》:“岁星所在,国不可伐。”下文“福德在吴”也是此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臣辑睦 辑:和睦
B.以待其衅 衅:罪过
C.吾虽未为令主 令:敬辞
D.臣惧有不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