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高一语文
易优作文网——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阅读理解及答案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阅读理解及答案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2100字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阅读理解及答案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熹始拜命,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役法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家故贫,箪瓢屡空,晏如也。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率与之共。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究圣贤之经训。所著书皆行于世。熹没,朝廷以其《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训说立于学官。平生为文凡一百卷,生徒问答凡八十卷,别录十卷。

(节选自《宋史·朱熹传》)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悉厘而革之 厘:整理。

B. 为《学规》俾守之 俾:并且。

C. 单车屏徒从 屏:使……退避。

D. 有短朱熹者 短:诋毁,指摘。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朱熹“政事可观”和“为学”成就的一组是( )

A. 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 箪瓢屡空,晏如也

B. 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 大抵穷理以致其知

C. 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 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

D. 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 所著书皆行于世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熹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讲话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让父亲觉得惊奇。后来跟从老师学习《孝经》,他就用“不若是,非人也”这句话表明了自己对孝道的认识。

B. 朱熹非常注重教育。政务繁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阅读理解及答案》添加时间:2024-09-23;更新时间:2025-04-27



    2024-09-23-233273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