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开头列举一系列的历史人物,其目的或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常说:“铁不炼不成钢”“玉不琢不成器”,孟子认为“炼”和“琢”就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与“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两句分别从人们的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两方面阐述这一道理,把前一句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议论的重心看,是“生于忧患”,但顺境成才的事实也不在少数,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引出下文,并可作为论证中心的论据。
2.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3.内在、外在;内心受到困扰,思虑受到阻塞,才能奋发有为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是提醒不要被眼前的安逸所迷惑,要有危机意识,只要时常保持着忧患意识,顺境当然可以成才。(言之有理即可) ——作文培训,作文投稿,阅读写作能力提升,就来易优作文。
更多语文试题请访问“易优语文测评系统”,名著名篇阅读效果检测,中小学语文题库,在线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