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高一语文
易优作文网——揣摩了三千年的心事阅读理解及答案

揣摩了三千年的心事阅读理解及答案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500字

揣摩了三千年的心事阅读理解及答案


揣摩了三千年的心事 丁国强

“诗经》所特有的古典意蕴和民间视角使其保持了鲜活的审美风格,无论经学家如何去抠字眼,去作一些牵强附会的解释,都无法冻结《诗经》的美学生命。王开林的《穿过(诗经)的画廊》一书是对“诗教”和“诗史”的解构。《诗经》是一部性情之作,对〈诗经》的解读同样需要一种激情以及对生存状态的敏感反映。

《诗经》之所以如此耐得位寻味,不仅在于其语言形式的完美,更重要的是,其中的生命体验和诗性智慧给人以无限的启示。清代文人薛雪在《一瓢诗话》中,提到注释《诗经》的误区,他说:“《三百篇》诸子尚有未详处,后人何尝疏得尽?”他的办法是“只要吟咏既久,自然而然有“兔起鹘落、水到渠成之妙”。自古至今,吟咏《诗经》者多矣,然而心领神会这恐怕是不多的。王开林则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

个轻松的神游者,他以诗化的语言来与三千年前的浪漫相呼应。以《诗经》的方式采阅读《诗经》,彻底抛弃了皓首穷经的烦恼 “三千年,我寤寐求之;三千年,我辗转反侧”,超越时空的诗情是永恒的,尽管三千年前女子的欢乐、连今天的女权主义者都读不通透,但是,对喜怒哀乐的表白却不能遏止。不读“诗经",我们或许还意识不到自我心灵的压抑 。 在《关雎》与《桃夭》之问,揣摩《诗经》时代的心事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诗经》语言本身就具有白话性,这与诗境的延伸并不相悖,我拒绝阅读一切关于《诗经》的白话版本,用翻译的方式采对待诗性话语的发轫者,是一种大不恭。王开林将他的白话译作巧妙地置于他的随笔之中,在不经意问实现了诗意的转换。《月初》无疑是最美的一篇,上千年的痴情依旧不改:“月儿出来亮晶晶/月照美人撩我心/珊珊细步苗条影,’一夜相思神不宁!”读者之所以没有感觉到语言上的破绽,那是因为王开林已经把自己置换成了当年的歌者:“她来过,两千多年前,她又走了,来时静悄去无声,唯有一缕香魂仍缭绕在春秋的月光里,如花的气息”。王开林先生并不指望通过《诗经》来确

立一种价值立场,他关注的是一种“真”与“美”的错位。《穿过(诗经)的画廊》一书没有局限于文本层面,作者不经意地联系现代人的生存状况,这种比较是诗性的,是非学问的。《诗经》作为一种本源,只存在于诗人的感悟之中,“三千年前那只灵性充盈的燕子”是诗人的自造,既是一种启示,又是一种律令,命令诗人不能放弃诗的尺度。

[注】本文节选自《穿过<诗经)的画廊》一书的序言。(《穿过(诗经>的画廊》的作者为王开林。

26.阅读第二段中划线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2分)

《诗经》“耐得住寻味”的原因是 。

27.如何解读《诗经》,各人有不同的说法或做法,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I)薛雪的说法:

(2):王开林的做法:

28.阅读第三段划线的句子,“我拒绝阅读一切关于《诗经》的白话版本”其原因有哪些,请分点陈述。(4分)

29.下列分析和鉴赏,与这篇序言不相符合的一一项是( )(2分),

A.《诗经》中的男女恋情,连今天的女权主义存者都读不通透,因而超越时空的诗情受到了遏止,意识不到自我心灵的压抑。

B、“三千年前那只充满灵性

《揣摩了三千年的心事阅读理解及答案》添加时间:2024-09-23;更新时间:2025-04-27



    2024-09-23-236404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