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高一语文
易优作文网——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参考答案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参考答案


来源:易优悦读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000字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参考答案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参考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经常看到试题的身影,试题是命题者按照一定的考核目的编写出来的。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好试题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参考答案1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此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3分)

(2)下片中“砌”字用得精巧,历来为人称道,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3分)

(3)“此恨无重数”,此乃少游心中之语。请结合全词说一说“恨”有哪几重。(4分) 易优语文培训,苏州阅读写作同步提升 https://www.Euzw.net/miniform.html

参考答案:

1)(3分)示例一: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楼台、津渡、桃源(虚景)和孤馆、杜鹃、斜阳(实景)有机结合起来;示例二: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以景物的朦胧象征前途的迷惘;示例三: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把被贬郴州后谪居客馆的重重愁苦融于凄凉的景物描写中。(艺术手法1分,简要分析2分。)

(2)(3分)“砌”化无形之愁为具体可感之“砖石”,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2分),生动表现了愁绪之多,之浓,之不可化解(1分)。

(3)(4分)恨可概括为如下几重:孤身飘零之恨;贬谪不遇之恨;思乡怀人之恨。(答出1点给1分,2点给3分,3点给满分。)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参考答案2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②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③去? <a hrEf=https://www.euZw.net/miniFoRm/view_11.html/>苏州易优初中语文阅读写作培训</a>

[注]①此词大约作于1097年春三月,其时,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被贬徙郴州,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禄。②幸自:本自,本来是。③潇湘:潇水、湘江。

8、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9、此词末两句曾令苏轼击节赞叹,竟书于扇面。这两句究竟好在何处?请简要分析。(5分)

答:

答案:

8.雾失的“楼台”、月迷的“津渡”、无寻处的“桃源”、封闭的“孤馆”、悲鸣的“杜鹃”、料峭的“春寒”、惨淡的“斜阳”等意象(答出4—5个给1分,答出6个以上给2分),表达了一个屡遭贬谪的词人失意的怅惘(惆怅)、内心的凄苦和对前途的渺茫。(答出任两点即可给2分)(共4分)

9、①采用了拟人手法,由于分别加入了“幸自”和“为谁”两个字,使山水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 <a hrEf=https://www.euZw.net/minifoRm/view_11.html/>苏州易优中考语文阅读写作培训</a>

②采用了象征手法,本应环绕郴山,而却离乡背井、“流下潇湘去”的郴江之水,象征了作者本想为国效力,如今却离乡远谪的深长怨恨。如答“比喻”、“反问”(或“反诘”“诘问”)也可。(5分;①②各2分,其中“手法”1分,“简析”1分)

易优语文题库,同步教材,真题演练,提分就是快 https://cs.euzW.net

——作文培训作文投稿,阅读写作能力提升,就来易优作文。

更多语文试题请访问“易优语文测评系统”,名著名篇阅读效果检测,中小学语文题库,在线模拟考试。


  • T添加时间:2024-09-23;更新时间:2025-08-30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