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高一语文
易优作文网——立秋日祷两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 阅读理解及答案

立秋日祷两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 阅读理解及答案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400字

立秋日祷两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 阅读理解及答案


立秋日祷两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①

苏轼

百重堆案掣身闲,一叶秋声对榻眠。

床下雪霜侵户月,枕中琴筑落阶泉。

崎岖世味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

惟有悯农心尚在,起瞻云汉更茫然。

【注】①1073年立秋日,被贬杭州通判的苏轼奉知府之命带领县令用邠和徐畴求雨,作此诗。

13.诗歌的颔联在写景上有何特色?请简要赏析。

14.本诗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分析。

参考答案:

13.①诗人把月色比作“雪霜”,表现其皎洁,把泉声比作“琴筑”之声,反衬夜晚的静谧。②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诗人从视觉的角度写月色,从听觉的角度写泉声,静景和动景结合,描绘出山间夜晚的幽静图景。(5分)

14.全诗塑造了一个勤政忧困、饱经沧桑、关心农民的诗人(官员)形象。诗人“百重堆案”,忙于政务,欲抽闲而不得,为祈雨而宿山寺,闻秋声而思国事。遭贬通判,年华渐逝,倍惑世路艰难,但仍心怀民生,起看银河,长夜难眠。(5分) ——作文培训作文投稿,阅读写作能力提升,就来易优作文。

《立秋日祷两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 阅读理解及答案》添加时间:2024-09-23;更新时间:2025-04-27



    2024-09-23-267283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