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高一语文

《吴江两节妇传》阅读理解及答案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200字

易优作文网——《吴江两节妇传》阅读理解及答案
《吴江两节妇传》阅读理解及答案


吴江两节妇传 (清· 戴名世)

吴江两节妇者,农家女也。姓许氏,家城西之石里村,长适张文达,次适周志达。岁乙酉,大清兵南下,公卿皆薙发迎降,浸寻及于吴江。文达固以负贩为生,至是从明之一二遗臣起事,荷戈为小卒,战败不屈死。其家不知其存亡,使志达往侦之,亦被执,令薙发,不从,遂见杀。是时长年二十九,次年十九,相与号泣,备寻其夫尸。会溽暑,尸积城下者累累,皆糜烂不可辨识,乃已。

长既丧其夫,又无舅姑,其兄欲迎之归,谢曰:“吾夫虽死,然此固夫家也,义不可以归宁母氏。”次事其姑甚谨,姑怜而欲嫁之,涕泣被面谢曰:“新妇所以不死者,将代吾夫以事其母,讵可失节他适?”久之,姑得疾,且危,赖妇以存者又七年。及姑濒死,诀曰:“我死,依尔姊居。 ”既丧,家财归于周氏子弟,遂依姊以居;各处—室,各奉其夫之主而祀之。
语文成绩好,书法少不了,学书法,推荐<A https://www.euZw.net/miniform/type_3.html>易优少儿书法培训</a>


两人固农家女,善治田,共种田三亩以自给;舍旁有隙地,度可容两棺,为生圹以待死。吴俗多淫祠,好佛,妇人贫无依者,多为尼。有一老尼,教两人剃发以从其教。长曰:“不可!妇人之发,奈何与男子同去之?”次曰:“吾夫以不薙发死,而吾反薙之,何以见吾夫于地下?”岁甲戌,长年八十,次年七十,尚躬耕如曩时。乡之人悲之,请闻于有司,以旌其门。两人泣且谢曰:“吾姊妹不幸遭多难,廉耻自爱,何旌之有也?且又无后,将旌之以为谁荣乎?”乡之人卒不能强也。

赞曰:吾尝读《顺治实录》记载,知大兵之初入关也,淄川人孙之獬即上表归诚,且言其家妇女俱已效国装。之獬在明时官列于九卿而江淮之间一介之士里巷之氓以不肯效国装死者头颅僵仆相望于道而不悔也。呜呼!彼孙氏之妇女,视许氏二女何如哉?

(选自清·戴名世《吴江两节妇传》)
易优作文网,中小学学生学作文的好网站(https://www.euzw.net)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适张文达,次适周志达 适:出嫁

B.义不可以归宁母氏 义:道义

C.涕泣被面谢曰 被面:掩面

D.请闻于有司,以旌其门 旌:表彰

1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皆糜烂不可辨识,乃已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①吾夫虽死,然此固夫家也 ②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C.①共种田三亩以自给 ②秦亦不以城予赵

D.①何旌之有也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所描述的许氏两姐妹,不仅具有传统意义上的甘愿为自己的丈夫守节的思想,而且也具有继承丈夫的反清之志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

B.由于天气炎热,许多堆积在城墙下的尸体都糜烂了,许氏两姐妹最终因无法辨认出各自丈夫的尸体只好返回,但是她们的哥哥或婆婆都有劝她们改嫁的想法。
易优作文批改系统,易优作文打分、易优作文评分评价 <a href=https://wwW.euzW.net/jiaoshoulanmu/>易优作文批改</A>


C.清兵南下的时候,明朝的那些高官都剃发而降;当投降之风逐渐蔓延至吴江的时候,许氏两姐妹以及他们的丈夫都奔赴抗击清兵的前线。

D.许氏两姐妹的丈夫都是由于拒绝剃发,也就是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最终被清军处死;与淄川人孙之獬及其家人的做法相比,他们的气节是值得肯定的。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久之,姑得疾,且危,赖妇以存者又七年。(3分)

(2)吴俗多淫祠,好佛,妇人贫无依者,多为尼。(4分)
以后,婆婆生了病,并且很危急,全靠媳妇照料又活了七年。

(2)吴地有滥建祠庙的风俗,崇尚佛教,贫穷且没有依靠的妇女大多出家做了尼姑。

(注意定语后置句)

20.之獬在明时/官列于九卿/而江淮之间一介之士(/)里巷之氓/以不肯效国装死者/头颅僵仆/相望于道而不悔也。(3分) ——作文培训作文投稿,阅读写作能力提升,就来易优作文。 作文培训网站推荐,<a https://www.euzw.net>易优作文网</a> 。

《《吴江两节妇传》阅读理解及答案》添加时间:2024-09-23;更新时间:2025-07-27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