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高一语文
易优作文网——《写了一辈子春联的人》阅读理解及答案

《写了一辈子春联的人》阅读理解及答案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2800字

《写了一辈子春联的人》阅读理解及答案


写了一辈子春联的人

徐鲁

四十年前,我在胶东故乡即墨县的一个小山村里上学念书。徐立诰老师当时在村小学任教,是我的启蒙老师之一。他是我伯父的同学和好友,他们两人,再加上村里一位和我同辈的大哥延洵哥,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这个小村里最早的几位高中生,三个人同级毕业于店集镇上有名的“即墨二中”。听我伯父讲,他们三人当年毕业后,相约着要去报名参军入伍,我伯父和延洵哥如愿以偿,立诰老师却因为家庭出身问题留在了村里,从此就在家乡村小学里当了一辈子的教书先生。

我在村小学念书时,立诰老师已是当地有名的“书法家”了,只是那时候还没有“书法家”这样的称呼。现在回想起来,他那时候常写的书体,就有楷、隶、行、篆等。我们这一茬学生当时年龄尚小,但也大都受过他的影响,有意无意地模仿过他的字体。至少到我初中毕业离开家乡时,我写的字体里一直留有老师书体的影子。

那时候,每年春节前夕,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把买回的大红春联纸送到小学校里来,

请徐老师书写春联。我们这些做学生的,就成了为他铺纸、研墨的“书童”。大红春联归老师亲自书写,有时候他也让我们这些小孩子“显显身手”,分工书写一些诸如贴在粮缸上的“五谷丰登”、贴在进门照壁上的“抬头见喜”、贴在水缸上的“年年有余”、贴在箱子上的“新衣满箱”之类带有吉祥和喜庆意味的小条幅。那个年月里,临近春节时,在外地工作的人都会陆续回家团聚,一家的归客,几乎也就是全村的归客,村边巷口,热热闹闹,人情怡怡,村庄内外总是充满了过年前令人喜悦的气氛。立诰老师多才多艺,除了写春联,还写标语牌、刻蜡版、为电影队写幻灯片等等,样样在行。多少年来,我们那个小山村,因为有了徐老师这样一位心系乡梓、殷勤为家乡父老乡亲服务的乡村知识分子,也真算是有幸了。无怨无悔的徐老师,惠人多矣!

90年代,有一年清明节,我陪伯父回故乡。巧的是,当时离开老家多年、已在郑州定居的延洵哥,也正回到村里探亲,他已有四十多年没有见过我的伯父——他少年时代的同学伙伴了。这次回乡,他们三位老同学意外地在老家相聚,都很高兴。徐老师拿出了他各种书体的书法作品,一一展示给他的老同学和我看。

在这之前,老师常年居住村中,对于外面世界的唯利是图、喧嚣嘈杂的乱象,并不

了然,所以没少被人蒙骗,参加了一些各种名目的书法大赛,也加入了几个莫名其妙的书法学会(当然前提的条件都是要“交费”若干)。我猜想,老师本来就不多的一点退休金,都被某些无良的机构和寡德的比赛给哄骗去了。老师把他收到的那些各种各样的获奖证书和聘任证书拿给我看,我心里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可是也实在不忍浇冷老师心中的希望。当然,老师毕竟还是一位比较清醒的乡村知识分子,对于世风日下的现实,也并非全然不觉。有一次,老师跟我说:“你去东山上的墓地看看,多少墓碑上竟然都写着‘中华处士①名讳某某之墓’,他爷爷一个大字不识,在村里种了一辈子的庄稼地,跟‘中华处士’压根儿就挨不上!”我听了这个,不禁哑然失笑。村中乡亲,对于墓文碑铭,本来就不求甚解,但望故人“名头”又大又响亮,后人亦可以此炫人,所谓“光宗耀祖”。我知道,老师看不惯这些现象,但他已经无力说服村民,更不可能去改变当下花样百出、纷乱无序的世风了。

从故乡回来后,我开始计划着为徐老师做点“实事”。我先是从武汉的一位老朋友、金石学

《《写了一辈子春联的人》阅读理解及答案》添加时间:2024-09-23;更新时间:2025-04-27



    2024-09-23-247939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