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高一语文
易优作文网——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重点内容解析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重点内容解析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2500字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重点内容解析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重点内容

一、《竹里馆》(王维)

1、诗歌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这种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

2、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答: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3、“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独”字好在哪里?

“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4、 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

独坐、弹琴、长啸。 可以看出诗人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5、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的诗句是:参考答案: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6、对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表现了作者在朝做官时闲适的生活情趣。

B.“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体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C.以自然的笔调,描绘出清新的月夜,融情景为一体。

D.以琴啸的声音,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

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1、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2、这首诗用词严谨,照应严密。诗中“谁”与“暗”相照应,“飞”与“散”呼应,“春风”则与标题中的“春夜”相呼应,“折柳”为别离曲,故又与结句中的“故园情”相呼应。

3、“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中“何人”仅仅是说别人,说大家,对吗?

不对。这既是说别人,说大家,但诗人更是说自己勾起了思念故园之情。

4、本诗抒发了作者思想感情?

本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

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回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三、逢入京使(岑参)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重点内容解析》添加时间:2024-09-23;更新时间:2025-04-27



    2024-09-23-268082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