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高一语文
易优作文网——《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理解及答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理解及答案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900字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理解及答案


阅读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选段),完成下面各题。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作文培训网站推荐,<a https://www.euzw.net>易优作文网</a> 。


③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作文能力提升,就来易优作文,https://www.euw.net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1.段③中的“实验的精神”,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

2.“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错误是什么?作者用这个例子证明什么?

答: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证明_________________

3.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4.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不可以删掉,说说是为什么?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温暖城市的细节

参考答案:

1.怀疑求真的态度, 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真相的态度。

2.把探索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证明儒家“格物”的目的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3.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探索的过程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

4.传统的中国教育不是不重视“格物和致知”,而是埋没了“格物和致知”的真正意义,如果去掉了“真正的”,表达就不准确就没有说服力。 ——作文培训,作文投稿,阅读写作能力提升,就来易优作文。 易优作文网,中小学学生学作文的好网站(hTtps://www.euzw.net)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理解及答案》添加时间:2024-09-23;更新时间:2025-06-09



    2024-09-23-247540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