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从军行 杨炯 赏析阅读答案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下列四项是对该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这首诗采用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的跳跃式结构,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
B. 首联中的照字意在表现烽火很大很亮,在远远的西京都能看见;自不平中的自字,表现了书生从军的愿望和卫国的坚强决心。
C. 颔联由辞到绕写出了行军的迅速和军队凌厉、逼人的气势。
D. 颈联以北国的雪(暗)风(多)烘托战斗的激烈悲壮。
2.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B
14.(2)表达了诗人投笔从戎、卫国立功的豪情壮志。
【阅读试题及答案】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2.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哪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
【参考答案】
1.诗中写了一位书生从军边塞,抵御外患的过程(意思相近即可)。
2.视觉、听觉或色彩、声音 。
3.最后两句采用的是_______的抒情方式,既表现了作者_______ 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的 _________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牙璋凤阙铁骑龙城采用的都是_______ 的修辞方法。
4.全诗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_______ 的写法,先交代____;中间两联采用_____ 的写法,描写 ________ ;尾联采用______ 的写法,表达 ________。全诗富有_____主义色彩。
参考答案:
3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借代的修辞方法。
4实写;赴边缘由及心中所感;虚写;描写想象之境,反映军威战况;实写,表达从军赴边的强烈愿望;浪漫。
(5)本诗用照辞绕这些动词写出了书生从军的原因和过程,请作简要分析。
答:三个动词描写了三幅典型的画面。一个照字写出了敌军入侵之急,这激起了书生心中的爱国情怀。一个辞字写出了书生辞别朝廷,告别家人,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的情景。一个绕字,写出唐朝的军队把入侵的敌军紧紧地包围起来,一场激战就在眼前的情景,也表现了英雄的气概。三个动词高度概括,生动地描写了书生从军的原因和过程,语言准确、凝炼。
(6)第三联描写战斗的情景,诗人是从什么角度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的?试作简要赏析。
答:诗人没有正面描写战斗的激烈,而是从侧面,采用景物描写和气氛烘托的艺术手法来描写一场激战。雪暗凋旗画从人的视觉出发,写出了边塞环境的恶劣,天昏地暗,大雪弥漫,遮天蔽日,连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从侧面衬托出了将士们的昂扬斗志,表现了战斗的残酷。风多杂鼓声,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惊心动魄,烘托出战斗的激烈和悲壮。
注:牙璋,指代携皇命出征的军队。
(7)牙璋凤阙铁骑龙城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答:借代的修辞手法。
《从军行 杨炯 阅读理解及答案附赏析》添加时间:2024-09-23;更新时间: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