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让人心疼的大师
余秋雨
在欧洲当时,有一位让人心疼的大师,那就是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的作者。
他的生平,让人连随口讲几句都不忍心。
他只上过中学,无钱上大学,二十二岁当兵,第二年在海战中左手残废。他拖着伤残之身仍在军队服役,谁料四年后遭海盗绑架,因交不出赎金被海盗折磨了整整五年。脱离海盗后,他开始写作,后因父亡家贫,再次申请到军队工作,任军需,又因受人诬陷而入狱。出狱后任税吏,又第二次入狱,出狱后开始写《堂吉诃德》。但是就在此书出版的那一年,他家门前有人被刺,他因莫名其妙的嫌疑而第三次入狱,后又因女儿的陪嫁事宜再一次出庭受审……
总之,这位身体残废的文化巨人有很长时间是在海盗窝和监狱中度过的,他的命太苦了。
《堂吉诃德》已经出版,而且引起广泛轰动。但是,无论是地方官员还是法官,明明知道他的文学才华,却不愿凭着一点儿良知,认真审视他遭受的灾难,给他一点起码的公平。
当时的西班牙与英国不同,没有让塞万提斯像莎士比亚那样受到一批“大学才子”的审判,审判他的是真的法官。然而正是这些真的法官,使他联想到绑架了他五年之久的海盗——他们也有事没事就审判他。
当海盗的审判与法官的审判连在一起组成他的人生旅程时,他不能不摇头苦笑。
我一时想不出世界上还有哪位作家比塞万提斯承受过更多的苦难。他无法控诉了,因为每一种苦难来自不同的方向,他控诉哪方?
因此,塞万提斯开始冶炼苦难。一个作家,如果吞入多少苦难便吐出多少苦难,总不是大本事,而且这在实际上也放纵了苦难,居然让它囫囵出入、毫发无损。塞万提斯正相反,他在无穷无尽的遭遇中摸透了苦难的心窍,因此对它既不敬畏也不诅咒,而是凌驾于它的头上,俯视它的来龙去脉,然后再反躬自问。
终于,他的抵达成了另一个人物的出发,那就是骑瘦马、举长矛的堂吉诃德。这是塞万提斯用自身苦难铸造成的人物形象,由此证明他已彻底降伏苦难,获得了一种人类学上的读解。
堂吉诃德一起步,世界破涕为笑。
于是,塞万提斯也就在至高层次上诠释了漫画和寓言。
前一段时间我在马德里看到了塞万提斯的纪念雕像,雕像的前方便是堂吉诃德的骑马像,后面还跟着桑丘。堂堂一国的首都在市中心以群雕方式来纪念他,而且把这个广场以国名相称,叫做“西班牙广场”,我看在规格上已超过莎士比亚。这片土地以隆重的骄傲来洗刷以往的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