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南仁东传(节选)
王宏甲
1972年,美国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口径350米。
1993年,中国的射电望远镜口径只有25米。
没人会想到,年,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会出现在中国贵州。
【批注】没人会想到,在巨大的差距下,中国人独立自主创造的这个世界奇迹让全世界为之震撼。
我们的落后是明摆着的。1993年,南仁东提出争取把国际大射电望远镜建到中国来,他要表达的是:正是因为落后,我们更应该奋起。
1994年,南仁东着手选址。他和团队用遥感技术及数据分析筛选出100多个洼地,再一个一个用脚去选。南仁东和伙伴们早已不记得走了多远的路,只记得坐在火边仰望璀璨的星空。
2006年,由我国独立自主建造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项目正式决定选址贵州平塘大窝逝;年12月26日,FAST工程奠基典礼举行;年3月正式动工建设。这个大射电望远镜取名为FAST,蕴含着追赶跨越领先之意。
此前,有外国人说:一个连汽车发动机都做不好的国家,怎么能做大射电望远镜?这激起南仁东痛彻的反思。多年来,我们多是引进外国零部件组装产品,自己只做外壳。缺少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岂能不落后!
南仁东强烈地意识到:必须找回自力更生!这包括,即使有气吞山河的自信,仍需要面对重重困难。
FAST建设期间,南仁东遇到很多技术难题,寻遍世界同类顶级技术,都无解。在他的倾情投入和亲自指导下,全国有近200家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攻关,经过了近百次的试验和失败。每一次失败都是有用的,南仁东一次次研究失败的原因。终于,一项项世界性的难题得以攻克,并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同时,那么大的设备,那么长的钢梁,那么重的零部件,都是当地政府带领群众蚂蚁搬家一点一点运进大窝凼的。科研队伍的力量、人民群众的力量,都在自力更生的旗帜下被极大地释放出来。
【批注】蚂蚁搬家一点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3月,南仁东病倒了,肺癌晚期。这一年,他70岁。秋天,手术后身体虚弱的南仁东返回工地,继续指导FAST的安装。
年9月25日,是中国科学史上值得记住的日子。这一天,在贵州平塘大窝函,FAST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启用典礼。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信中写道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它的落成启用,对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在这封贺信里,FAST第一次被称为中国天眼。此前,因病情加重,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