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九年级语文
易优作文网——最后的铁匠 阅读附答案(内蒙古包头中考语文试题)

最后的铁匠 阅读附答案(内蒙古包头中考语文试题)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600字



最后的铁匠

①铁匠比那些城外的农民,更早地闻到麦香。在库车,麦芒初黄,铁匠们便打好一把把镰刀,等待赶集的农民来买。铁匠们知道,这些东西打早了没用。打晚了,就卖不出去,只有挂在墙上等待明年。吐尔洪吐迪是这个祖传十三代的铁匠家庭中最年轻的小铁匠。他十三岁跟父亲学打铁,今年二十四岁。

②吐尔洪的父亲吐迪艾则孜也是十二三岁学打铁,是库车城里有名的铁匠,一年四季,来定做铁器的人络绎不绝。父亲说,我们就是干这个的,祖宗给我们选了打铁这一行都快一千年了,多少朝代灭掉了,我们虽没挣到多少钱,却也活得好好的。只要一代一代把手艺传下去,就会有一口饭吃。吐尔洪吐迪从父亲手里学会了打制各种农具。父亲去世后,他又把手艺传给四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们又接着往下一辈传。

③铁匠家有自己的规矩,每样铁活都必须学到师傅满意了,才可以另立铁炉去做活。不然学个半吊子手艺,打的镰刀割不下麦子,那会败坏家族的荣誉。但吐迪艾则孜知道,有些很微妙的东西,是无法准确地传给下一代的。每一代间都在失传一些东西,尽管手把手地教,一双手终究无法把那种微妙的感觉传给另一双手。

④一把镰刀面对广阔田野中各种各样的人,都会不一样,因为每一只用镰刀的手不一样。打镰刀的人,也靠一双手,给千万只不一样的手打制如意家什。铁匠的每把镰刀,都针对他想到的某个人。从一块废铁烧红,落下第一锤,到打成成品,铁匠心中首先成形的是用这把镰刀的那个人。在飞溅的火星和叮叮当当的锤声里,那个人逐渐清晰,从远远的麦田中直起身,一步步走近。这时候铁匠手里的镰刀还是一弯扁铁,但已经有了雏形,像一个幼芽刚从土里长出来。铁匠知道它会长成怎样的一把大弯镰,铁匠的锤从那一刻起,变得干脆有力。

⑤不论什么情况,打镰刀的人都会将这把镰刀打好,挂在墙上等着,不管这个人来与不来,铁匠活儿不会放坏。它们在铁匠铺黑黑的墙壁上,挂到明年,挂到后年,有的一挂多年。有一回,吐迪的太爷掌锤时,给一个人打过一把歪把大弯镰。那人交了两块钱定金,便一去不回。直到太爷临终前,终于等来了这个人。铁匠每年都取下挂在墙上的镰刀敲打几下,每次都能看出镰刀的欠缺处:这个地方少打了两锤,那个地方敲偏了。手工活就是这样,永远都不能说完成,打成了还可打得更精细。随着人的手艺进步和对使用者的认识理解不同,一把镰刀可以永远地敲打下去。那些锤点,落在多少年前的锤点上。叮叮当当的锤声,在一条窄窄的胡同里流传,后一声仿佛前一声的回音,一声比一声响亮、悠

《最后的铁匠 阅读附答案(内蒙古包头中考语文试题)》添加时间:2024-09-18;更新时间:2025-04-27



    2024-09-18-192352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