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九年级语文
易优作文网——中考文言文·杨时的《言默戒》阅读理解及答案

中考文言文·杨时的《言默戒》阅读理解及答案


来源:易优悦读  纠错
2024-09-19

Word格式下载

全文700字

苏州小学语文培训,苏州中考语文培训
中考文言文·杨时的《言默戒》阅读理解及答案


言默戒

杨时

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曰:

“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试题】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或旦而不鸣 或:( )

(2)皆足取祸也 取:( )
苏州小学语文提优培训,就找易优吴老师,20余年辅导经验,数百成功案例。(TEL:181-1815-9898)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3.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

4.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 (1)有的 (2) 招致

2. 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

3. 当鸣不鸣,不当鸣而鸣都是不合时宜的。(或:“夜鸣,鸣之非其也; 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

4.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

(语文试题 )

【作者简介】

杨时(1053-1135年),宋代将乐县人(属今福建明溪人),我国著名的理学家,还是一个很有影响的政治家。

【参考译文】

邻人有一只鸡在夜里打鸣,厌恶它不吉祥,便把它烹吃了。过了几天,另一只鸡天亮了却不打鸣,便又把它烹吃了。过后(他)对我说:

苏州易优吴老师中考语文阅读写作培训(TEL:181-1815-9898)



“我家的鸡有的夜里打鸣,有的早晨却不打鸣,对这种不吉祥怎么办?”我告诉他说:“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有的夜里打鸣,鸣得不是时候;早晨不打鸣,不打鸣也不是时候,那是它们自作不吉祥而招致受烹的,同人又有什么相关昵?如果它们按时打鸣,那么人将靠他们报晓,谁还会烹吃它们呢?”我又想到:人的发言与沉默和这件事有什么不同呢?不应发言而发言,同应当发言而不发言,都足以招致灾祸啊。所以写下来作为发言和沉默的告诫。”

【简评】

应该说的时候不说,不该说的时候却说,都会招致祸事。因此可见,我们说话做事时都应讲究时宜。 ——作文培训,作文投稿,阅读写作能力提升,就来易优作文。 易优语文培训,(TeL:181-1815-9898)苏州阅读写作同步提升

小学语文题库,初中语文题库,高中语文题库
苏州九年级语文阅读作文培训、苏州初中语文阅读写作培训,就找易优吴老师,20余年培训经验,
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提升应试技巧。苏州中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培训,咨询报名:181-1815-9898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