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别人就是爱自己
蔚泓
①传统的经济学认为,人都是自利的,从事任何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一项经济活动,只要在不损害别人利益的前提下,增加了自己的福利,就算是实现了效率。经济学就是要研究如何实现效率。按照传统经济学的这种理论,人们只要爱自己,只要不去损害别人的利益而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是合理的。
②但现实中许多情况并非完全如此。许多对自己有利对别人也没有损害,甚至还能够增进别人福利的事情往往不能实现。
③有一个著名的实验:给两个人100元,由甲决定自己拿多少,乙决定自己是否接受甲的分配方案。如果乙接受甲的分配方案,则双方按照方案各拿各的钱;若乙不同意甲的提议,则两个人都一无所获。如果按照传统经济学的解释,甲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应该是自己拿99元,给乙1元,而且乙也应该能够接受这个提议,毕竟得到1块钱比没有钱要好,尽管少了点,但也增加了福利。但现实的情况是,这样的提议往往要遭到乙的反对而使得两个人什么也得不到。乙宁可自己得不到这1块钱,也不让甲得到那99元。因为乙觉得这种分配方案虽然能够给自己带来1块钱的好处,但不公平程度太高,所以宁可不要这1块钱,也不让甲“吃独食”。乙这样做不仅考虑到了福利问题,还着重考虑了公平问题。这种只利己而不利人的分配方案怎么可能使他利益最大化呢?
④因此,要真正地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仅有自利是不够的,还必须利他。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爱自己还要爱别人。
⑤其实,无条件地爱别人也能够给自己带来福利的增加。这种纯粹的利他行为给自己带来利益的增加往往不是体现在当时,而是体现在纯粹利他行为发生一段时间之后。典型的利他行为是慈善捐款。
⑥洛杉矶的企业家罗伯特·洛奇在捐钱出去的时候根本没有打赚回来的主意,但他在捐了几次款以后发现,捐了款就能赚回来。因为慈善行为可以博得别人的好感(洛杉矶的科学中心入口处的墙上刻着罗伯特·洛奇的名字,见者无不称赞),从而使自己有机会结识对自己有用的人物。洛奇因为 (A.赞助 B.资助 C.捐助 D.捐赠)癌症研究的关系,成为一家创业制药厂的早期投资者。他当初投资的100万美元已经增值了7倍,等到这家公司上市,可盈利30倍。洛奇在总结慈善捐款与赚钱的关系时说,他花在慈善方面的每一块钱,都能够换回1.1-2美元。
⑦比尔·盖茨把自己从微软公司获得的30亿美元分红全部捐了出来。从2000年到2004年,比尔·盖茨和他的夫人累计 (A.赞助 B.资助 C.捐助 D.捐赠)了100.85亿美元。但比尔·盖茨的产业都不断增值。
⑧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有余香,而且明天还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的一座玫瑰园。所以,即使是从自利最大化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