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阅读理解
易优作文网——(文言文阅读理解)《竹溪逸民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文言文阅读理解)《竹溪逸民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1200字

《竹溪逸民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竹溪逸民传
  宋 濂
  竹溪逸民者,幼治经,长诵百家言,造文蔚茂,喜驰骋,声闻烨烨,起荐绅间,意功名可以赤手致。忽抵掌于几,曰:“人生百岁,能几旦暮?所难遂者,适意尔。他尚何恤哉?”乃戴青霞冠,披白鹿裘,不复与尘世接。
  所居近大溪,篁竹翛翛然生。当明月高照,水光潋滟,共月争清辉,逸民辄腰短箫,乘小舫,荡漾空明中,箫声挟秋气为豪,直入无际,婉转若龙鸣深泓,绝可听。箫已,逸民扣舷歌曰:“吹玉箫兮弄明月,明月照兮头成雪,头成雪兮将奈何!白沤起兮冲素波!”人见之,叹曰:“是诚世外人也。欲常见且不可得,况狎而近之乎!”
  性嗜菊,种之满园,顾视若孩婴。黄花一开,独引觞对酌,日入不倦。人让其留物,怒曰:“举世无知我,知我惟此花尔,一息自怡,尚可谓滞于物耶?”复爱梅。梅朵绿萼微吐,赤脚踏雪中,若温,见辄凝视,移时目不瞬。且大言曰:“知我者惟菊,菊已谢我去,幸汝梅继之;汝梅脱又谢去,我当上白鹤山采五芝耳!”白鹤山盖溪上诸峰云。
  逸民年五十,益恬泊无所系,间私谓其友曰:“吾于世味愈孤矣,将渔于山樵于水矣。”其友疑其诞。逸民曰:“樵于水志岂在薪渔于山志岂在鱼是无所利也无所利乐矣子以予果滞于梅与菊耶?”君子以其语近道,有类于古隐者。
  史官曰:昔者李白与孔巢父等六人隐居徂徕山,世仰之以为不可狎近,因号为“竹溪六逸”。寥寥七百年后而逸民亦以竹溪自名,若出一辙,岂闻风而兴起欤?纵曰其地或殊,人之众独有异,高风绝尘,照映后先,其安有不同者欤?士之沉酣声利而弗返者,盍亦知所自警欤!夫自范蔚宗著《后汉书》以隐逸登诸史传,历代取法而莫之废者,其意又岂无所激欤?
  (选自《宋文宪公全集》,有删改)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意功名可以赤手致 意:料想
  B.人让其留物 让:责备
  C.间私谓其友曰 间:有时
  D.其意又岂无所激欤 激:激动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戴青霞冠 至于鞭棰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B.箫声挟秋气为豪 然此可为智者道
  C.君子以其语近道 皆以美于徐公
  D.其安有不同者欤? 吾其还也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逸民从小研读儒家经典,长大后学习诸子百家。某天忽然顿悟,觉得人生短暂,应该做最适合自己心意的事,自此不再接近俗世。
  B.逸民视菊花、梅花为人生知己,对菊花、梅花的喜爱近乎痴狂,而时人并不真正理解他,甚至认为他沉溺于外物。
  C.到了知天命之年,逸民对尘俗更加淡泊,认为没有功利色彩的人生是快乐的。君子认为他的观点近于道,和古代的隐士相似。
  D.作者认为古代史学家之所以都把隐逸者写入史传,

《(文言文阅读理解)《竹溪逸民传》阅读答案及译文》添加时间:2024-12-13;更新时间:2025-04-29



    2024-12-13-610989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