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裁缝 丁立梅
①老裁缝是上海人,下放到我们苏北乡下时,不过四十出头的年纪。我没亲眼见到老裁缝从上海来,我有记忆的时候,老裁缝已在村子里住很久了,久得像我每天爬过的木头桥。木头桥搭在一条小河上面,东西流向的小河,把一个村庄,分成了河北与河南。
②老裁缝的家,住在河北,我得爬过小桥去。他的家门口总是扫得很干净,地上连一片草叶儿也没有。屋檐下放一口废弃的大缸,缸里面种着太阳花。一年四季,那些花仿佛都在开着,红红黄黄白白的,满满一大缸的颜色。这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乡下,很特别了。这种特别,在我们小孩看来,很神秘。
③我们常聚在他的家门口跳格子(一种孩子玩的游戏),不时探头探脑往他屋内瞧。瞧见的景,永远是那样的:他系着蓝布围裙,脖子上挂根皮尺,坐在矮凳上,低着头在缝衣裳。身形很清瘦。他旁边的案板上,放着剪刀、粉饼、直尺、裁剪好的布料、零碎的布头。阳光照着檐下的大缸,一缸的颜色,满得要溢出来。时光好像被老裁缝的针线缝住了似的,温柔地静止着。老裁缝偶尔从那静止里,抬了头看看我们,目光缥缈。我们“呀”一声惊叫,小鸡似的,快速地散开去。
④听大人们说过他的故事,原本有妻有儿的,却突然犯了事,坐了两年牢。妻子带着儿子,再嫁人了。他从牢里出来后,家回不去了,被遣送到这苏北乡下来。
⑤我们怕他,怕得没来由的。我们不敢踏进他的屋子一步。但也有例外,一是大人领我们去裁衣,二是大人吩咐我们送东西给他。
⑥腊月脚下,村人们得了空闲,各家的大人,找了零碎的票子,给孩子们扯上几尺棉布,做过年的新衣裳。老裁缝的小屋里,终日挤满了人。大家热热闹闹地闲唠着,老裁缝静静听,并不插话。他不紧不慢地帮我们量尺寸,手指凉凉地滑过我们的脖颈,很异样的感觉。
⑦夏秋季节,乡下瓜果蔬菜多。草垛上趴着大南瓜;矮树枝上,缠着一串一串紫扁豆;茅屋后,挂满丝瓜。大人们随手摘一只南瓜,扯一把扁豆,再摘几根丝瓜,放到篮子里,让我们给老裁缝送去。老裁缝接过东西,必往我们的空篮子里,放上几颗水果糖。一边伸手摸摸我们的头,嘱咐,回去替我谢谢你们家大人,他们太客气了。一口的上海腔,很耐听。
⑧老裁缝后来收了个女徒弟,一个患小儿麻痹症的姑娘,外村人。这事很是让村人们喧哗了一阵子,因为老裁缝向来不收徒弟的,何况是个女徒弟,更何况她还拄着拐杖。但那姑娘很固执,天天守在老裁缝家门口。老裁缝破了规矩,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