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阅读理解
易优作文网——(文言文阅读理解)“林类年且百岁,底春被裘”阅读答案附翻译

(文言文阅读理解)“林类年且百岁,底春被裘”阅读答案...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2400字

“林类年且百岁,底春被裘”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林类①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孔子适卫,望之于野,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子贡请行。逆之垅端,面之而叹曰:“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林类行不留,歌不辍。子贡叩之不已,乃仰而应曰:“吾何悔邪?”子贡曰:“先生少不勤行,长不竞时,老无妻子,死期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林类笑曰:“吾之所以为乐,人皆有之,而反以为忧。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故能寿若此,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子贡曰:“寿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恶。子以死为乐,何也?”林类曰:“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故吾安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子贡闻之,不喻其意,还以告夫子。夫子曰:“吾知其可与言,果然;然彼得之而不尽者也。”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子贡曰:“然则赐②息无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圹③,则知所息矣。”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仲尼曰:“赐!汝知之矣。人胥④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佚;知死之恶,未知死之息也。晏子曰:“善哉,古之有死也!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死也者,德之徼⑤也。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夫言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矣。行而不知归,失家者也。一人失家,一世非之;天下失家,莫知非焉。有人去乡土、离六亲、废家业、游于四方而不归者,何人哉?世必谓之为狂荡之人矣。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已者,亦何人哉?世必以为智谋之士。此二者,胥失者也,而世与一不与一。唯圣人知所与,知所去。”
  (选自《列子⑥·天瑞》)
  [注]①林类:古代隐士,事迹不详。②赐:子贡之名。③圹:坟墓。④胥:皆;都。⑤徼:求取。⑥列子:战国时期郑国人,学说属于道家之流。《列子》为道教经典之一。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且百岁,底春被裘 被:穿着
  B.子贡闻之,不喻其意 喻:明白
  C.一人失家,一世非之 非:不是
  D.有人钟贤世、矜巧能 矜;自夸
  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古人对待死亡的达观认识的一组是(3分)
  ①死期将至,亦有何乐 ②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
  ③死之与生,一往一反 ④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
  ⑤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 ⑥死也者,德之徼也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4.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列子用林类的故事告诉人们,以求生为快乐,也许正是人们忧虑的根源;超越生与
  死来看待人生,也许才能像林类那样充满快乐。
  B.人们恋生惧死是因为留恋这属于自己的唯一

《(文言文阅读理解)“林类年且百岁,底春被裘”阅读答案附翻译》添加时间:2024-12-13;更新时间:2025-04-29



    2024-12-13-613249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