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阅读理解
易优作文网——(文言文阅读理解)孔子和《礼记》的“教学观”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理解)孔子和《礼记》的“教学观”阅读答案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600字

孔子和《礼记》的“教学观”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礼记·学记》)
  23. 简要概括孔子和《礼记》的“教学观”的共同点?(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孔子与《礼记》表述的“教学观”有所不同,请作简要评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答案网整理
  23.主张“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1分)
  24.孔子认为采用“启发式”教学要把握恰当时机,要在学生有所“愤”“悱”时,再进行适时开导和点拨。(1分)孔子着眼于操作。(1分)
  《礼记》则认为教学就在于让人明白道理,要引导但不强迫要求,要严格但不抑制个性,要启发但不全盘告知,从而营造使人亲近而又能主动思考的理想氛围。(1分)《礼记》偏重于理念。(1分)
  【参考译文】孔子说:“教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一方给他看而他不能联想到其他三方,便不再教他了。”
  所以君子的教育是晓喻学生,是引导而不强迫,激励而不压抑,启发而不包办到底。引导而不强迫,师生关系就接近融洽;激励而不压抑,学生就感到轻松容易;启发而不包办到底,学生就会自己去深思。能够做到关系亲近融洽、学习轻松容易、学生深入思考,这就可以称为善于晓喻学生了。

——(文言文阅读理解)孔子和《礼记》的“教学观”阅读答案,来自易优作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学作文,

《(文言文阅读理解)孔子和《礼记》的“教学观”阅读答案》添加时间:2024-12-13;更新时间:2025-04-29



    2024-12-13-610779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