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题库 > 阅读理解
易优作文网——(记叙文阅读理解)春阅读训练及答案

(记叙文阅读理解)春阅读训练及答案


来源:内部资料  纠错

Word格式下载

全文9700字

春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是人们最基本的学习活动。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提高理解能力,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技能,需要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今天易优作文给大家分享的是“春阅读训练及答案”,相信同学们完成之后,阅读能力会很快得到提高!
  《春》阅读训练Ⅰ
  (一)
  小草偷偷地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阅读上文,完成下列各题。
  1、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C )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第二段写春花的顺序是从 到 ,写出了春花繁密茂盛, 、 的特征。
  2、答:上、下 色彩绚丽、香气浓郁
  3、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
  答:侧面写春花,用蜜蜂、蝴蝶的繁忙表现了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4、作者由花朵想到了果实,“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那么,你由“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想到了什么?用几句话把它描写出来。
  4、(略)
  5、景物本身没有思想感情的,但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文中有这样的例子,你认为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5、“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一句就把花当作“人”来写,将竞相开放的花态写得栩栩如生。
  (二)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选出对这段话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
  A、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花图,主要是抓住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写的。
  B、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万木争春图,主要是抓住桃树、杏树、梨树的特点写的。
  C、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意图,主要是抓住花、蜜蜂和蝴蝶的特点写的。
  D、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园图,主要是抓住春天花园中的果树和动物的特点写的。
  2、选出对这段文字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虫、树、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B、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花朵、果实、野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C、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上、花下、遍地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D、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木、花朵、昆虫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3、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句子的句序不能颠倒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这三个句子是按颜色由深到浅的次序安排的。
  B、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的。
  C、“火”、“霞”、“雪”是按照从热到冷的次序安排的。
  D、这三个句子是按照春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安排的。
  4、“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仿佛”的作用是什么?
  4、“仿佛”一词由实到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5、写蜜蜂闹和蝴蝶飞与春花图的描写有何关系?
  5、从侧面表现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6、这段文字使用的修辞方法有 、 、 。
  6、拟人、比喻、排比
  7、“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这个“闹”字用得极妙,不禁使人想起古代诗人宋祁的一句诗: 。
  7、红杏枝头春意闹。
  8、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D )
  ①这段文字是按“树上—花下—遍地”三个层次,从高到低地描写春花。
  ②作者写树上的花,是从花多、花艳、花甜三个角度来写的。
  ③写花下的蜂闹蝶舞是侧面表现花多、艳、甜。
  ④“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描绘了闪亮摇摆的野花,也暗写了阳光和轻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三)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卖弄”原是炫耀的意思,含贬义,本文中的意思是 ,属于
  的用法。
  尽情地表现 贬义褒用
  2、“和”是多音多义字,有①hé②hè③huó④huò⑤hú五种读音,请选择填空。
  应和( hè )和面( huó )和平(hé )和稀泥( huò )和牌( hú )
  3、这段文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有( C )
  A、比喻 拟人 排比 B、排比 拟人 引用
  C、引用 比喻 拟人 D、引用 对比 拟人
  4、请将文段四句话之间关系的理清。
  第一句从 觉的角度写春风轻柔温暖;第二句从 觉的角度写春风带给我们的气息;第三、四句从 觉和 觉的角度写春风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和快乐。
  4、触觉、嗅觉、视觉 听觉
  5、写景要抓住特征。作者抓住了春风 、 、 等的特征来写。
  柔和 芳香 悦耳
  6、下面对加点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感情色彩看,“卖弄”是褒义词。
  B、“宛转”的意思是温和而曲折。
  C、“应和”与“呼应”是同义词。
  D、“嘹亮”的反义词是“低沉”。
  、B “宛转”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形容声音圆润柔媚,所以应选B。
  (四)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的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注音。
  斜织 笼着一层薄烟 黄晕 稀疏
  披蓑戴笠
  2、文段节选自朱自清的《 》,作者有一个不辱国格的人生佳话(故事)是
  。
  2、春 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
  3、用“别恼”一词的作用是( C )
  A、劝别人不要生雨的气。
  B、写出江南春雨的特点。
  C、表现作者将要把自

《(记叙文阅读理解)春阅读训练及答案》添加时间:2024-12-13;更新时间:2025-04-29



    2024-12-13-617560
投诉与建议
此页面存在的问题*
违法违规
知识错误
抄袭他人
其他原因
问题描述*
联系方式*
提交